南锣鼓巷戏剧节落幕,新京报组织近百人观看13部演出,瑞典作品《C》获最高分
|
新京报讯 (记者陈然)为期两个多月的2013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于7月底正式落幕。戏剧节期间,新京报共邀请近百位读者观看了39部演出中的13部。根据读者打分,此次得分最高的剧目是瑞典青年戏剧人哈马迪·科米日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C》,而国内部分得分最高的是青年戏剧人孙晓星的《日常_非常日常》和福建梨园戏《董生与李氏》。
国际部分
《C》《朱莉小姐》获好评
此次南锣鼓巷戏剧节邀演的国际剧目看点颇多。瑞典的两部独角戏《C》和《朱莉小姐》都收获了观众的好评。
《C》讲述了一个神奇粒子C的奇幻旅程,哈马迪·科米日在剧中既是C——一个上帝视角的叙述者、所有故事的串联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日本摇滚少女、南美洲拳击手、美国总统、中东老奶奶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同时还担任灯光和音效。虽然是独角戏,但全剧结构却采用了电影式的多线叙事,异常复杂。
与《C》的原创文本不同,《朱莉小姐》是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代表作,也是瑞典知名度最高的戏剧之一。故事讲述的是伯爵的女儿朱莉小姐在一个仲夏夜调戏家中的男仆让并与之发生关系。第二天醒来,失去自尊的朱莉小姐在绝望中选择了自尽。这是演员安娜·皮特森的独角戏,在一位现场摄影师的帮助下,她向我们呈现了朱莉小姐迷茫狂乱的情欲世界,同时,故事的氛围感和心理线索被突出。
国内部分
《日常_非常日常》《董生与李氏》并列最高
国内剧目中孙晓星带来的《日常_非常日常》是非常独特的一部戏。该剧从诗人蓝蓝的文本出发,一群毫无表演经验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在舞台上表演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读课文、背单词、嬉戏玩耍。此外,舞台上没有采用一个剧场灯光,全部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光源,比如台灯等。在看似愉快的生活背后,是应试教育带给孩子们的压力。幕布上不断出现近年来新闻报道中因学业压力而自杀的孩子的名字,触目惊心。戏的最后一幕,舞台上只剩下一个鱼缸,鱼缸中的水被不断抽出,金鱼在其中翻跳达几分钟之久。在最后一天的演出中,一位女观众冲上舞台,给鱼缸中注入水。该剧演后谈环节被视作演出的下半部分,观众们踊跃发言,表达对现行教育制度的看法。
数度进京演出的福建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此番再次上演仍吸引了许多戏剧圈中人士。该剧的编剧王仁杰、梨园戏实验剧团的曾静萍、龚万里等表演艺术家一道打造出这部既展现了古老的梨园戏的独特魅力,又合乎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剧目。他们将现代小说改编而成的书生与寡妇的情爱故事讲得妙趣横生。
■ 观剧答卷
新京报观剧第141期
2013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
时间:6月2日至7月20日
人数:每场4-10人
独角戏《C》(瑞典) 总分92
莎士比亚所说的“世界是一个舞台”是对这出独角戏最好的注解。哈马迪·科米日用粒子C串联起纷繁杂乱的世界,大到世界政治,小到男女情事,整个世界就在这个舞台上。(Dionysus)
新编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中国) 总分90
故事讲得紧凑漂亮,结构完美如积木塔,抽掉任何一块都会坍塌。曾静萍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身段真好。(查拉)
诗歌剧场《日常_非常日常》(中国) 总分90
在一段时间、一个空间里,每个人都在与这出戏剧发生不同程度的关系,演后谈让我尤为感动。看戏的当天,蓬蒿剧场的屋顶一直在漏雨,这也与戏的感觉不谋而合,像是某种隐喻,剧场这个密不透风的建筑体的封闭性被悄然打破了。(粒子)
多媒体独角戏《朱莉小姐》(瑞典) 总分90
这是一次多媒体影像与经典剧作在剧场中的有效结合,女演员一人饰演戏中、戏外多个角色,同步或预录好的影像参与了叙事,对原作做出了开放式的、带有女性色彩的解读。(贾颖)
实验音乐《献给微小的灵》(日本) 总分88
现场幕布上的图像随着乐曲变化,日常的塑料水管也能摇晃出美妙的声音,令人难忘。(D调演奏)
实验川剧《情叹》(中国) 总分85
对传统戏曲的创新尝试,川剧特色的音乐和唱腔让人印象深刻。戏曲老艺人遭遇“文革”的故事主线也让人联想到传统戏曲在当下的生存境遇。(蘑菇)
话剧《谁杀了大象》(中国香港) 总分85
对后殖民政治、人类文明发展、群众力量的思考颇有分量,写作上异质语言系统的拼贴也为戏带来风格化的可能性。可惜的是,结尾流于抒情使蓄积已久的能量戛然而止,同时也缺乏对文本自身的反思。(ran)
肢体剧《战》(中国台湾) 总分84
将运动与人生作比对,构思巧妙有趣。演员个个都是运动健将,形体很好。遗憾的是全剧结构显乱。(吴苏拉)
话剧《离婚》(中国) 总分84
故事随着老李和老张的对话展开,所有角色都由两位演员扮演。每个角色都鲜活准确,每次身份的转换也让人惊艳。(王珍)
舞蹈剧场《大嘴+协方差》(以色列) 总分80
三人舞《大嘴》中,女舞者张大嘴的瞬间让我想到蒙克的《呐喊》。双人舞《协方差》是一支爱情小品,简洁清新,但缺乏风格。 (张梅可)
话剧《只有一个》(中国) 总分80
把社会新闻和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糅杂,制造了编导阐释一切的“再文本剧场”,剧中人的古怪处境折射出强烈的现实意味。不足在于全剧要说的太多,结尾仓促,头重脚轻。(夏目蓝)
话剧《果汁》(中国) 总分60
漫长的独白和简陋的舞美,故事起承转合缺乏逻辑,令人昏昏欲睡。全剧基本照搬了原作,多处地方违和感太强。(林荷索)
话剧《在看见之前》(中国) 总分60
业余之作,演员不太给力。(孙一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