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书评周刊·艺术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1:书评周刊·艺术

《听不完的历史》,说不完的爱乐史

我的私人音乐记录

2013年08月0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听不完的历史》

作者:邵鲁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5月
《少女的祈祷:世界钢琴名曲精选》
RCA鲁宾斯坦肖邦奏鸣曲和F小调幻想曲
卡拉扬DECCA版的《蝴蝶夫人》
台译勋伯格著《不朽的钢琴家》

  在唱片业,尤其是古典唱片不景气的今天,要写一本介绍古典唱片的书似乎显得有些迂腐,现在的网络如此发达,听音乐的渠道比以往要多得多,CD作为存在了30多年的音乐载体似乎快要消亡了。不过如果你对于音质有特别高的要求,又不想玩得特别复杂,CD还是最好的选择。

  说到音质,就数码来说现在出现了高比特的文件,信息量很大,使用硬盘播放器。但它有个弱点,就是曲目量还不够大。每分钟33转密纹唱片和78转的快转唱片则是另一回事,模拟录音的魅力不是数码能比的,虽然在频响的数据上似乎落了下风,但出来的声音仿佛能触摸到似的。不过要把密纹或者78转唱片播放到最佳水平,没有点儿经验是不行的,弄得不好还不如CD呢。对于我这种空间比较小的家来说,密纹唱片也太占空间,而且在国内,想要大量的收藏也比较难,不是太贵,就是难于搜寻。所以我还是选择听CD,既有着比MP3更大的信息量,又不像密纹唱片那样难以伺候,市场上的存量很大,购买也很容易。

  从磁带“升级”到CD

  我大概从3岁就开始听唱片了,记得那个时候家里有个电唱机,红色、绿色、蓝色的塑料唱片很吸引我,至于听的什么曲子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依稀有点印象的只有《轻骑兵序曲》。后来上小学就开始听磁带,就用一个小录音机听,有一盒名为《世界钢琴名曲》的磁带是我的最爱,什么《少女的祈祷》、《土耳其进行曲》、《华丽圆舞曲》、《军队波罗乃兹》、《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之类的,还有莫扎特的C大调简易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我当时正好在学这首曲子,觉得磁带里弹得好极了,至于标着的演奏者——不认识,后来才知道是卡钦和哈拉谢维奇两位大师。钢琴老师也让我认识了好多钢琴家,有一次我在弹贝多芬第七奏鸣曲,怎么弹也不像,她就给我听阿劳的录音,还是不行,上课之后就给我盒磁带:“这个是施纳贝尔弹的,回去好好听听,这可是最权威的贝多芬了,不过当心不要像他弹得那么快。”我瞬间就对这个名字肃然起敬了。我爸的话也很有分量,他给我听霍洛维茨弹的《悲怆》并称他是世界上弹得最好的钢琴家,真把人搞迷糊了。

  其实我当时听音乐的面还挺广的,本来就没什么资源,有什么就听什么呗,从巴赫的羽管键琴协奏曲到德彪西的《大海》,当时记性也好,听过什么都记得住,不像现在这么健忘,对音响效果也没有什么要求,有声音就行了。

  后来我就迷上CD了,90年代初高保真音响风靡一时,我们家也配了一套。第一次拿到CD多激动,那么漂亮的封面!尤其是DG的大黄标,简直就是经典的代名词,立刻去买一张波利尼的肖邦练习曲,真帅!声音那么逼真,噪音几乎没有,从此磁带就被束之高阁了。

  乐趣无穷的淘碟时光

  说起淘碟,那真是趣味无穷,即便是现在,打开淘宝,查看收藏的唱片店都进了哪些新货,已经成为每日必做的事情,然后就焦急等待快递送货上门。有一回门房问我:“你们家是不是有很多很多唱片啦?”原来快递都知道我是个收藏者了。

  我还是很怀念实体唱片店发达的旧日时光。在没有网络的年代,只要你想找,就没有找不到的,我还是发现了几家不错的店。每天放学经过的平海路上那家的橱窗让人流口水,整套的鲁宾斯坦RCA肖邦作品合集一直是我的梦,一次钢琴比赛获奖之后拿着奖金第一时间就奔过去拿下。三联书店的索尔第指环、卡拉扬DECCA的蝴蝶夫人都是我的目标。后来去上海上课,音乐学院边上的缪斯和镭音都是上完课必去之处,虽然囊中羞涩,每次也要买个一两张才能满意离去。大学时代的上海唱片店有好多家,吴淞路上的九龙最大,品种超多,你可以在那里纠结一个下午到底要买哪些,中图在延安路上的时候多么辉煌,还有丽音广场、定西路、外文书店、音乐书店,每家规模都挺大。但随着网络销售的兴起,这些传统的店都难以为继,纷纷关门歇业。

  在国外旅行的时候逛二手店是列入重要日程的,其实我只要有空就去。国外的二手店真便宜,柏林的唱片店3、4欧元一张,纽约附近的普林斯顿更是只要1、2美元,贵的也就5美元,蒙特利尔略贵,不过那儿有一家专门有个历史录音柜台,深得我之欢心。每次出国必定大包小包往回扛。

  网络虽然摧毁了实体店,但论坛又成为一大生活乐趣,经常看看爱乐者和发烧友们的论坛,展示一下自己的收藏,充分满足了虚荣心。网上还可以互通有无,淘到自己心仪已久的唱片,网友中不乏藏龙卧虎之辈,专业人士,不时放出绝版唱片的封面。有了什么新的东西,也有好事者预先通知,真是让人爱恨交加。发烧友之间的品位也会互相影响,我听历史录音就是被网友Hans给忽悠了。如果有个人整天跟你唠叨什么富特文格勒如何如何了得,浪漫派钢琴家多么多么神奇,你不中毒才怪。

  听唱片的乐迷也多半是音响发烧友,我也不例外,小小书房也搁着一套使用多年的小型音响。不过近些年对于历史录音倒是更感兴趣。许多人对单声道敬而远之, 主要是耳朵被宠坏了。其实你越听越觉得百十年前的录音真实,无法剪辑、无法加效果,尤其是声乐,直接的音色就像是对着你耳朵在唱。CD的转录必定比原版78转唱片逊色不少,但我是没有精力去发烧那个东西,只好将就着听CD吧。真的要特别感谢那些把78转唱片转成数码的工程师们,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便利啊!

  作为介绍单声道唱片的书,《听不完的历史》算是告一段落了,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宝藏,我真感到听不完,就像爱乐之路漫漫,无穷无尽。

  □邵鲁 (上海音乐学院教师)

  【谈谈书】

  我喜欢的音乐类书籍

  无论对于专业音乐家、学者、还是资深的音乐爱好者,《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在2001年推出了第五版,共计有29本。这是历史上最悠久的音乐辞书,其权威性也是不容置疑的。不过这种书从图书馆查阅一下就行了,要买的话还得考虑考虑,价格和体积都是不小的问题。去年终于做了原版引进,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

  入门的最佳选择是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外国音乐词典》,虽然条目不够多,写得也不够全面,但是却很有见地,而且文字功夫特别深厚,让人读起来毫不感到枯燥,与其说是词典,不如说是一本特殊的音乐读物。

  如果你特别喜欢钢琴家,一定不要错过哈罗德·勋伯格所著的《不朽的钢琴家》(The Great Pianists),很幸运的是它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不幸的是台湾出版的,不太容易买到。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从巴赫到佩拉亚,几乎所有重要的钢琴家,简直就是一部钢琴演奏风格的发展史。勋伯格对音乐趣味的判断极其敏锐而精确,史料翔实,有理有据。难得的是此书由上海音乐学院的顾连理、吴佩华两位大师翻译,精彩程度丝毫不逊原作。勋伯格所著的另一本书《不朽的指挥家》(The Great Conductors)同样出色,语言辛辣而风趣,前几年由盛韵译成中文,魅力有所降低。

  《钢琴的艺术》(The Art of the Piano)目前只有英文版,它的作者大卫·杜巴尔本身就是一位钢琴家,同时还是钢琴教师、作家和评论家。这本书不仅介绍了钢琴家的生平,而且对他们的风格有着准确的评价,并介绍了他们重要的录音,书里的另一部分列举了最重要的钢琴文献,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工具书。

  《小提琴大师》(Great masters of the violin)是介绍小提琴演奏史的最佳书籍之一,不仅介绍历史上最重要的小提琴家,而且对于小提琴的演奏风格和学派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