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书评周刊·新媒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5:书评周刊·新媒体
下一篇

好书真是越来越少吗?

2013年08月0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互动】

  许多人感慨市面上的好书越来越少,“如果回到10年前,还有《我们仨》《血酬定律》等。这些书名现在听来都很亲切。但今天,为什么就没一本大家都说好的书呢?”针对这一话题,我们通过官方微博征求广大网友意见,收到了数百条回复。本报对网友回复进行了归纳整理,与大家分享其中的精华:

  意见1

  还是以前的书触动人心

  @纯净又纯善:在看杨先生的《我们仨》过程中,真不愿意相信她的夫与女相继离她而去,至今仍很难过。

  @wenwen_inWonderland:10年前,库切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浙江文艺出版社一口气出了好多本他的小说。10年后的今天,重读《男孩》《青春》《夏日》三本,发现那时候根本就没读懂。有的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能读出不同的味道。

  @法行者:吴思老师那本《血酬定律》,最初还是网上整理打印下来读的。

  @两支大烟枪:10年前,《红拂夜奔》让我茶不思饭不想,总想一口气读完。

  @蹄花花:那会儿还会通宵看完一本书,现在只能做个标题党了。

  @湖边所记:那时洛阳纸贵,触动人心,流泪动容。

  意见2

  现在还是有好书的,如……

  @黑风山:那是你们没看见《看见》,里面山西醋的苍凉悲慨很浓的。就是被“劈柴运动”和“饭局疑云”给冲击了。唉,国宝啊。

  @柳如婳:明明《批评官员的尺度》《思想时代》《巨流河》和《天香》都很好,只是未经十年检验。茅盾文学奖还是靠谱的。

  @闲梦江南pink:《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观念的水位》《看见》,都好读又好看。

  @sohncubs:有啊!《三体》三部曲,绝对的经典,在这十年间汇齐。

  @Navy潜水刀:一言难尽。我趁机速读《沸腾的群山》《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山乡巨变》《艳阳天》《李有才板话》《铁道游击队》等所谓经典,真有意思啊!太有意思了!(笑)

  意见3

  阅读多元化,未必不好

  @悦姑娘在植物园:因为书比以前多!圈群造成阅读差异性,未必不是好事。

  @上海沈善增:都说好的书未必就好,多样化的欣赏评价未必不好。

  @宪阁微观:一本书到底好不好?恐怕还得些时间来沉淀。流行的未必好。

  @竖子周:一本书大家都说好,不是书有问题,就是人或时代有问题,比如……

  意见4

  看书的人少了 大家也缺乏共识

  @伯爵在城堡:时代如同皮球。过去这个皮球耳目闭塞,情感被严严实实包裹在里面。偶有一根文学的针刺破皮球,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时代的情感大爆发。而如今,互联网这根狼牙棒,已经把皮球扎得千疮百孔。

  @赵勇力:这是一个缺乏共识的年代,尤其是在读书人中。

  @黄恽:当年出版的东西少,比较容易聚焦,如今都是云烟。

  @深思考专家:现在大家已经基本不读书了。

  意见5

  现在找一本好书很不容易

  @727qianyp:《我们仨》《血酬定律》等书都看过,近几年除了《巨流河》外想不起其他有印象的书了,尽在网上刷微博、玩微信,太浪费时间了!

  @林达近美:今天(7月29日)去图书馆坐了一天,刷了一天微博,没看一本书,不过,也确实没找到一本想看并且能看得进去的书,好悲催。

  @_Silentium:现在的书流于形式浮躁轻佻,我基本翻都懒得翻,大多是一些哗众取宠之作。尤其是译本,以前的译者和现在的一对比,简直天壤之别。

  @李杨融容:过去是真正研究问题,现在主要靠营销手段。

  @赵武平:100年前还有红楼梦,100年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