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人才周刊·活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人才周刊·活动

新京报第一期小记者训练营结营

5天,浅尝记者的辛苦与快乐(3)

2013年08月0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小记者们在国家大剧院采访学习。

  (上接D05版)

  第一次实地采访国家大剧院

  时间:7月31日

  课程:新闻采访基础,参观国家大剧院

  授课对象:全体营员

  授课老师:新京报记者孔悦

  7月31日下午,新京报小记者训练营全体营员来到国家大剧院,进行参观和体验采访活动。

  从7月9日至9月1日,国家大剧院推出了暑期高雅艺术体验活动,主要面向中小学生,高雅艺术的门类包括歌剧、舞蹈、戏曲、戏剧、交响乐等。小记者训练营的学员们来到国家大剧院时,正赶上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为歌剧爱好者做指导。带队老师、新京报记者孔悦对学员们提出要求,把本次国家大剧院的暑期高雅艺术体验活动作为一次新闻事件,对主办方进行采访,并完成新闻稿件。同时,老师提醒小记者,要牢记课堂上所讲的新闻六要素即“5个W+1个H”(who、what、when、where、why、how),对整个活动进行询问和了解,争取让读者了解到最全面、最具服务性的信息。

  由于是第一次进行实地采访,学员们有些茫然,问的问题也很形式化。如有的学生直接问活动举办的时间,这在展牌上就有明确显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员的提问开始逐步深入,有的学生问“目前举办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欣赏高雅艺术”等。当有人问,“流行文化、快餐文化占主流的今天,国家大剧院为何要推出高雅艺术体验活动”时,主办方工作人员称赞这是一个好问题,他解释流行文化并不会流行得太久,而高雅艺术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像京剧历经几百年,现在还在传承和发展,而且还会有更多的小朋友爱好和学习这种艺术形式。”

  在提问过程中,有的学员一直沉默不语。针对这种情况,带队老师强调,记者一定要“脸皮厚”,采访更多时候需要自己去争取。“除了课堂的理论知识,学员们要想成为合格的小记者,还需要多在实践中锻炼。”采访活动结束后,学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国家大剧院。

  一边听故事一边学习摄影

  时间:8月1日

  课程:专业摄影基础,户外拍摄训练

  授课对象:全体营员

  授课老师:新京报摄影图片部主编陈杰

  “对这些小学员讲理论不行,得讲故事,让他们了解好照片是什么样的,怎样去辨识。同时让他们对新闻照片有一个大概印象。”讲过一次摄影课之后,授课老师、新京报摄影图片部主编陈杰调整了授课方向,以欣赏照片,讲解照片背后的故事为主。“我想尽量把摄影讲得轻松快乐,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也能让他们对摄影感兴趣。”

  在周四的户外拍摄训练课上,小学员们来到东四环边上的红领巾公园,进行实地拍摄练习。学员们由老师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寻找适合拍摄的对象,陈杰则对学员进行指导。

  在一座小石拱桥上,几个学员正在对水面及周围的景色拍照。有的学员向着微澜的湖水一阵乱拍。这时,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慢慢走了过来。陈杰赶紧叫来附近的几个同学,指导他们以小女孩为人物进行拍摄。

  “孩子个矮,蹲下来拍比较好,同时可以变动角度,把桥栏杆的优美线条作为背景。”看到有的学员迫不及待地按下快门,陈杰指出,拍照片需要等待,可以抓取小女孩有趣的表情或动作。

  陈杰认为,教小孩拍照和教大人拍照完全不一样。“孩子拍照更多是玩的心态,他们观察的视角和大人也不同。所以我想让他们用相机代替眼睛去观察,把发现的有趣的东西记录下来,这是一种本能的记录。”

  在老师的指引下,学员们又去拍摄锻炼身体的人们。这次,学员们拍照的目标性更强,开始有意识地去思考构图。一个初中生学员就选择了一个人张开双臂,腿向后翘起踢毽的场景。他觉得“这个人展开双臂的样子很像一只鸟,有一种力量的美”。

  (下转D07版)

  D04-D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赵谨

  D04-D07版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