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家之言
钢铁行业是一个行政管制失灵的案例。淘汰落后产能还是要靠市场规律,要防止行政干预银行继续替严重亏损钢企输血。
中国的钢铁产量早已达到世界第一,2012年底,国内钢铁实际综合产能约9.76亿吨。然而我们并不感到有多少自豪。因为去年中国粗钢产量7.31亿吨,产能利用率只有74.9%。
这也是一种经济失衡。
谁都知道,这样的经济失衡,这样的产能过剩,使得近年来中国钢铁业的吨钢利润一降再降,从每吨钢利润不到一公斤猪肉价到现在的半根冰棍价,中国钢铁行业必然要有个力度很大的且有点痛苦的产能淘汰、行业整合的过程。的确,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以2006年至2012年为例,7年累计减少的粗钢产能为7600万吨。
可是,这样淘汰过剩产能的速度和力度都是远远不够的。
更要命的是,在这期间国内累计新增的粗钢产量产能达到4.4亿吨。根据中钢协的调研,目前在建产能规模依然很高,今后三年分别新增1.1亿吨的炼铁产能和1.3亿吨的炼钢产能。新增加的粗钢产能是已淘汰掉产能的近六倍。也就是说,中国钢铁产能在这个淘汰过程中越减越多,陷入了越亏损越生产的怪圈。
这在市场经济中照理是说不通的,尤其是在今年宏观调控层收紧信贷、收紧流动性,市面出现“钱荒”的情况下,那些效益极低或者严重亏损的钢铁企业生存尚且困难,遑论还要扩张?
可事实并非如此。
一家钢铁企业说:“有市场我干,没市场我也干,只要我比他强,他死了我还能活。”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国家已经提出继续加快铁路建设、加强城市基建六大任务、船舶业新政等等政策,都是利好钢铁业的。
这样的想法相信个个钢铁企业都会有。但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按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实现的。能够实现自己想法的必定是自身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可到了现阶段,各地现存的钢铁企业几乎都有能力生存下去,让人难以理解。
其实,个中原因十分简单,现存的钢铁企业大多体量庞大,不仅贡献了当地巨大的GDP总量,还贡献大量的税收,另外还能解决就业压力,各地都有做大做强钢铁产业的强烈愿望。可在目前钢铁行业不景气、市面银根偏紧的情况下,效益低下的钢铁企业不要说扩张就是生存下去,也非得依靠银行支撑。而有形之手同样能影响国有银行或国有控股银行。
现在,要淘汰中国钢铁业的落后产能,需要防止重蹈行政干预的老路。钢铁行业是一个行政管制失灵的案例,行政管制不但没有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目的,反而制造了更大的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还是要靠市场规律,要防止行政干预银行继续替严重亏损钢企输血,同时,地方政府也应承担起兜底责任,应对钢企破产带来的就业等冲击。
□郁慕湛(上海 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