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招商挂钩干部考核,产能过剩项目也成“救命稻草”
据新华社电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消费动力不足、外需复苏存疑,于是“投资拉动”成为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稳增长的主要选择。
记者在各地采访发现,招商任务压得一些地方干部喘不过气,甚至一些明显过剩的产能项目,也成为完成任务的“救命稻草”。
“饥不择食”
这样招商要赔命
中部省份的一个地市,往年的工业投资增速都在30%左右,最差的时候也达到20%以上,而今年前5个月,这一指标仅为19%。
该地市的发改局局长告诉记者,今年市里提出“全民抓招商”,成立了10个产业链招商分局、50多个招商小分队,每个月通报数字、按任务考核干部绩效。“这样招商要赔命!”该发改局局长说。
在东、中、西部的一些省份,不少地区为了保增长,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行动;有的地市还出台了政策,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干部,将受到组织处理或党政纪处分。
一些风电、钢铁、纺织等明显过剩的产能项目,也成为基层干部眼中的“救命稻草”。
“淘而不汰”
政府过度干预埋隐患
相关研究人士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下,各地保增长任务艰巨。如果不分产业类型、不考虑地方资源结构、不计后果地招商引资,恐怕又将埋下过剩产能“淘而不汰”的隐患。
山力兴冶薄板有限公司是某省一家冷轧薄板生产企业。公司党委书记周劲松说:“公司2011年底投产,去年就亏损2.4亿元,今年已经亏损6000万元。”
“现在有些地方政府与企业深度牵连,有的企业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地方政府还要千方百计地保它,这样怎么淘汰落后产能?”东部省份一个地市的发改委主任表示,如果地方政府急于“救市”,土地给优惠,债权又转股权,实际上是向市场传递错误信号,这就是“有形之手”带来的负面效应。
研究人士建议,加强对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估,建立经济决策责任追究机制,对重大投资项目决策“终身问责”。
同时,有关政府部门还应取消“招商引资”与干部问责和考评任用挂钩的机制,加快培育专业、高效、规范的投资中介组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