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6:特别报道

刘永好:比别人快半步就是最好

2013年08月0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今年5月22日,刘永好把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交给女儿刘畅,他把这看成是梦想的延续。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创造者系列】

  刘永好

  从1000元的创业资金到身家百亿,从养鹌鹑到成为中国最大的农牧上市公司,刘永好经历了30年。

  这30年,从当初兄弟4人的育新良种场,到拥有9万名员工的大集团,刘永好的梦想慢慢地长大,成为“新希望”。

  刘永好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中国最大的肉蛋奶提供商之一,连续五年年销售额增量均达到100亿人民币。

  1993年,刘永好与41位政协委员共同提案,希望成立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家投资,主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这促成了两年后中国民生银行的成立。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正式挂牌,刘永好为副董事长。今天,民生银行已成为一家全国性的中型银行,在创新能力方面居于前列,同时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刘永好62岁了,他在意长久,他把“新希望”董事长的接力棒交给了女儿,他说这是梦想的延续。

  出发得久了,经常会想到起点。刘永好把记忆倒推回31年前。

  那是1982年,他的身份是教师,算是公职、“铁饭碗”,他选择了下海经商,养鹌鹑、养鸡是他最初的梦想。

  如今,他已身家百亿。他把自己创建的农业航母交给了女儿刘畅。

  这算是有始有终。

  起点

  拼凑1000元创业

  20岁之前,刘永好没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没一件得体的新衣服。

  “下海”那年,他31岁。

  1982年,四川成都新津县农村,他与三位兄长一起创业。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挣些钱,让家人生活过得好点。要说梦想,成为养鹌鹑、养鸡的大王,带动全县农民一起发展,那会更光彩。

  创业需要钱,兄弟四个琢磨,向银行申请贷款,1000元。

  这想法当头便遇一盆冷水,银行不贷。

  在当时,自行车、手表已经算是刘家的大件。四兄弟变卖大件,凑出1000元钱。

  三哥刘永美率先“开路”,下乡当起了“育新良种场”的场长。刘永好和大哥、二哥决意跟进。

  孵化小鸡、鹌鹑,刘永好忘不了挨家挨户收鸡蛋的日子。也被人骗过,虽然他没有描述被骗的经历,但形容当时的感觉是“差点跳江”。

  良种场没有孵化箱,刘永好跟哥哥到货摊上收购废钢材,然后再去工厂租工具,自己做;建厂房,为了省钱,刘永好从成都买回一拖拉机旧砖,他清晰地记得,由于道路狭窄,拖拉机没法进村,旧砖被卸到了两公里的村外。刘永好带头,几个农民兄弟帮忙,手抱肩扛,愣是把一车砖给运进了村。

  1983年底,兄弟们一盘点,创业一年多,良种场孵鸡5万只,孵鹌鹑1万只,还带出了11个专业户。战绩的背后是:刘永好和兄弟们一起,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蹬3个小时自行车,赶到20公里以外的农贸市场,扬起土喇叭,扯着嗓子叫卖。

  感悟

  “赚笨钱,才长久”

  感受要从当市场小贩说起。

  在那个时代,当人民教师受人尊敬,做市场小贩,连学生们都看不起,那算是刘永好商业人生内心经历的第一次磨难。

  “说好听的,内心从此变得坚强起来;说不好听的,脸皮也是从那时候变得厚起来。”刘永好说。

  现在回忆起来,无论是“内心的坚强”还是“脸皮的增厚”,都是在那个年代奋起成功的必备条件。

  问起赚钱之道,他的总结是:赚笨钱,才长久。

  “送礼这些东西确实也不太懂,就只好老老实实挣那个土钱、笨钱。但是你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做事,得到的回报才长久。”刘永好说。

  从鹌鹑养殖户到亿万富翁,以前的生活习惯,刘永好一直带着:他不会吸烟,不擅喝酒,在大排场的宴会厅出现得不多,在员工食堂常能见到他的身影,剪头去5元钱一次的理发店,皮鞋中有100多元的地摊货。不论在哪儿吃饭,点的菜总少不了老三样——麻婆豆腐、回锅肉、蚂蚁上树。

  “假如现在你的财富突然间一夜蒸发,你觉得自己还能东山再起,再度成为中国首富吗?”

  面对新京报记者这样的提问,刘永好说:“对我而言,这么多年的磨炼和经历,拥有多少财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财富的能力。能不能富也不重要,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并为社会创造价值才应该是目的。”

  未来

  快半步 能进能退

  人生路漫漫,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刘永好说,他的路途上也有几个关键点。

  1993年,他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界推选出的政协委员,出席了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同年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1998年,新希望农业股份上市;2005年,提出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的战略目标。2011年,经资产重组,“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农牧上市公司。

  今年,他的新希望有了“新希望”。5月22日,他把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交给刘畅,让喝洋墨水长大的女儿接棒。

  职务上的变化引来众人纷纷猜测:62岁的刘永好,这棵民营企业的常青树是否将逐渐淡出商界?这是否是他本人创业的终点?

  刘永好在意长久,他更愿意把“交棒”看做是梦想的延续,“企业还要选好接班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并且这是一个团队,不是一个人”。

  今天的新希望集团,正在经历新老交替的换届期,新生力量逐步走上领导岗位。用刘永好的话来说,一批老员工正在往后退到相应的部门和岗位,对待年轻人,他们要“送一程,帮一把”。

  说不尽这30年的起起伏伏,刘永好最想告诉女儿怎么走好未来的路:比别人只快半步,就是最好。

  “我们顺潮流而动,略有超前,快半步的理论。你不超前,你就没有机会;但快一步太快了,有可能踩虚脚了。所以要快半步,这就能进能退。进,走在前;退,不湿脚。”刘永好说。

  ■ 同题问答

  1.25年前你在做什么?那时候你的梦想是什么?

  那时我处在创业早期阶段,梦想是能从银行贷到款,并得到政策支持。

  2.作为一个成功者,你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最大的遗憾是小时没条件学好英语,我们与许多的跨国企业都有合作,但我必须要依靠翻译才能和他们沟通。

  3.有什么话是你深信不疑并且最想教给孩子的?有什么话是你曾经深信不疑如今却不以为然的?

  我深信不疑的是,如果要取得一番成绩,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认真、勤奋的做事态度。

  4.是否有过放弃或不思进取的时候?如何度过那段艰难时光让自己继续前行?

  我们背后有9万名员工,以及他们的家庭,我们必须要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因此不能轻言放弃。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静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