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随着新一轮城镇化发展,商业将成为有效驱动器,未来十年将是商业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无论对于渴望发展的地方政府,还是从事相关商业的零售商或深耕商业地产的开发商来说,新的机遇和挑战又摆在了眼前。
“2013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平行会议三,主要围绕“城镇化新型商业模式”的议题展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找到可持续发展、可盈利的商业模式,要警惕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行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合自身的商业发展模式,多做软规划,重视民生服务配套的改善,而不是只看经济指标。
此外,与会专家表示,必须做好有关商业的一系列政策配套,包括土地经营模式和投融资模式。重视区域的产业资源整合,从土地出让的角度,为产业和商业的发展留足空间,并通过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探索,推动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参与商业建设的企业来说,在因地制宜进行规划项目的同时,要探索自身的盈利发展模式,对消费者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在参与地方房地产建设的同时,要转换角色,适度承担一定的完善配套生活与服务功能。
在论坛上,不少嘉宾指出,由于新型城镇化涉及农民进城,因此要有效探索和农民进城就业相关的商业模式,并重视配套社区的社区商业规划和后期运营。在满足社区商业服务的需求下,可以适当打造大型区域核心商业,带动城镇甚至周边城镇的发展。
■ 主题演讲
王忠明:城镇化需民间资本发挥活力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城镇化过程当中确确实实找到了民间资本的用武之地。因为城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流动和聚集的过程。城镇化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过程,现在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官方给出的数据是52.67%,将近53%,离现代化国家城镇化的70%还有一定的距离,而这个过程就是巨额投入的过程。
不要偏废投资及投资拉动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要平衡,我们在一个时期内过度依赖政府投资,现在需要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的活力充分发挥出来。
刘云中:人具有持续性能力更为重要
产城融合既要有产业,又要有城市。产城融合,不但要放在城市规划层次上,讨论城市用地的功能混合,还要在经济发展的层次上,讨论城镇化的产业支撑。从土地供应上,要扩大整个建设用地的供给,而不是单纯对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的存量结构进行调整。美国底特律破产,让人感受到产城融合及可持续性的重要性。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讲,城市本身的可持续性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能力,人是否有工作能力的持续性。
■ 观点交锋
因地制宜定规划
北京富达尔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刘世能:过去城镇的规划是硬规划,不是软规划,忽视社会服务和民生的改善。新型城镇化要做到城乡统筹、业城融合、产业支撑、服务均等、人文关怀、生态节碳。
全国政协委员、星牌集团董事长甘连舫: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城镇化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尤其是商业运营,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好运营模式再建设。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赵晨鸣:从规划来说,要做好运营规划、功能规划、产品规划。尤其是产品规划,一定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产品为什么存在的问题。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何锦超:新型城镇要突出新型,要在原有城镇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进行优化。
中英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工作组联席主席杨威: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地价,让房企有更多资金和能力体现社会职能,改善区域或社区的社会服务设施,而不只是简单地关注商品住宅。
探索新型商业模式
刘世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要注重商业模式的设计,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要围绕市场,理性分析,要面对消费者研究消费者,进行有效结合。同时应整合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源。从政府角度,要研究产业发展模式,土地经营模式、投融资模式。从区域角度,要设计适合自己的产业结构,引入合适的龙头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帮助上下游资源的配置,做活当地产业。
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副会长董利:未来经济需要依靠内需,而内需主要是商业和内贸,所以新兴城镇化要提前做商业尤其是社区商业的规划设计。不要在城镇化后,给我们的商业和生活留下缺口。商业地产的发展给城市发展带来变化,也遗留下很多问题,城乡接合部和大型的社区普遍发展得不够好,或定位问题闲置得比较多,或购物、生活服务等配套不足。开发商应重视社区商业的运营,或是组织力量把后期的社区商业做好。
何锦超:新型城镇的商业模式要解决农民进城的问题。在一个新的城市里面需要对农副产品的销售、物流、加工等方面进行模式探索,为农民进城提供就业。碧桂园尽管没有大规模的商业地产项目,但在社区里做了酒店、商业等一系列配套,为社区服务。近几年碧桂园经营方针、开发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满足社区的需求之外,开始重视通过集中做大商业,把商业网点辐射到整个城镇,为周边一起成长起来的城镇提供服务。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龚小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