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港区党工委书记吴志华:
|
人物简介:吴志华现任中共如皋港区党工委书记、长江镇党委书记,历任开发区规划局长、镇长、党委书记等职,有着丰富的一线城镇化工作经验。吴志华带领如皋港区,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并进之路,将如皋港区打造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级船舶制造基地、全国重点镇等优质平台。2012年,港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6亿元。
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
新京报:作为沿海城镇化的典型样本,如皋港区的城镇化整体思路是什么?
吴志华:城镇化不是片面追求规模,核心是“一切为了人”。要打造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要以提高群众收入、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如皋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之路,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
新京报:相对于中西部,东部沿海城镇有强大的外部环境优势。如皋港区如何利用外部环境推动城镇化?
吴志华: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港区能更加深入地与苏南与上海等发达地区接轨。我们积极开展了跨江融合发展,比如与张家港市开展“园区共建”,与苏州、无锡等地区产业园区进行合作等等,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综合服务上与苏南地区融合发展。
新京报:目前港区在产业上形成哪些独特优势?
吴志华:我们利用岸线资源和平台优势,通过吸引大项目形成特色的产业体系。港区打造船舶海工、化工新材料、特种装备及石材、现代物流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主导产业则是船舶加工配套及海洋工程。
新京报:企业对于进驻的热情度如何,地方政府如何更好地与企业进行对接?
吴志华:如皋港区岸线资源丰富,交通、产业、配套完善,一直受到大型企业的青睐,所以才能引进一批质态优良的重大项目。我觉得政府要有服务精神,我们就始终坚持“客商是总裁、部门无壁垒、工作高效率,服务零缺陷”的如皋港服务精神,及时帮助企业协调矛盾、解决问题。
新京报:港区在农业现代化上也做了很大的尝试,出现了“万顷良田工程”这样的大项目,有何好做法可以分享?
吴志华:由于土地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小农模式的土地产出也较低。实行“万顷良田工程”,就是为了土地得以集约化发展、机械化发展,增加产出。
我们探索了“农社对接”新模式。通过在上海的居民小区建设一千家农产品门店,使得生产的农产品直接销售到终端。
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承包地换社保
新京报:拆迁难是城镇化的普遍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否有印象深刻的个案?
吴志华:我们的搬迁有四个原则——“科学搬迁、阳光搬迁、和谐搬迁、惠民搬迁”。不但会及时公示搬迁范围和时间、补偿方式和标准等信息,还严禁一切暴利搬迁。
在“万顷良田”建设过程中,有几户群众实在不愿意搬迁,最后我们尊重其意见,保障其正常供水、供电的基础上,还为其铺修了门前道路。在整个搬迁过程中,实现了“零强拆、零遗留问题”。
新京报:农民进城,有失有得,在失去土地的同时,港区采取怎样的搬迁安置模式?
吴志华:要让农民有底气地进入城镇,就要帮助每一位进镇的农民解决住房、社会保障等基本问题。具体的模式是以“双置换”为主要途径,以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将搬迁补偿、安置房建设、培训就业、社会保障进行“四位一体”化。
新京报:具体如何以宅基地换城镇住房?
吴志华:使农民进城进镇居住,这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第一步。港区加大安置房建设和房产开发力度,先后投入120多亿元,新建了500万平米安置房、260万平米商品房,促进15000户农民进城进镇集中居住。
我们选择优质地块,高质量建设安置房,对农户住房拆迁按照城市标准给予评估补偿,安置房分配实行财政补贴,安置房价格低于成本价。
新京报:承包地换社会保障,能否有效解决农民进镇的社保问题?
吴志华:我们做到“即失即保”,就是说每名失地进镇居住的农民,在流转其土地承包权时都及时办理了社保,一个普通家庭每月社保收入可达千元,并且随着经济发展进行同比上调。同时,还推进失地保障同城镇职工保障接轨,医疗保障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接轨,最低生活保障同城镇基本接轨,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解决农民进城就业、丰富文化生活
新京报:城镇化质量提升还包括就业及公共服务配套等。首要问题是,农民进入城镇后,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吴志华: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群众脸上写满笑容。进城农民必须解决就业问题,要有工资收入。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提升群众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保障性收入。
港区推进“产城融合”,投资2000万元建设沿江人力开发资源市场,定期举办失地农民专场招聘会,实现失地农民由培训到推荐就业的一条龙服务,还组织吸纳50-60岁富余劳动力从事物业、农业产业工人等岗位。
新京报:农民进入城镇后,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环境随之改变,港区是否在对进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上有所推进?
吴志华:在这一点上,我们主要是从软硬件上加强了公共服务配套。不但建设娱乐休闲配套等硬件,也使软件跟上,比如举办了类似“万人看港城”、“一会一节”、送电影进社区、万人广场舞等活动,就是为了丰富进镇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京报:基础配套设施的跟进很重要,港区目前投入力度如何?
吴志华:现在市政设施建设基本到位,“八横八纵”道路框架也已经完成。植绿补绿500余亩,路灯设施逐步完善到位,如港新城全面绿化、亮化、美化。不但农贸市场、购物中心等生活配套齐备,我们还推进了一批大的商业配套,如长生风情园生态酒店、文峰大世界、凤凰新华如皋港商贸城等城市综合体即将投用。
如皋对于生态与环境十分重视。比如保护自然环境,引入现代农业项目。在环境上,镇区污水、雨水管网能全部到位,每条道路都配备保洁人员,使得进城农民有舒适的生活环境。
新京报记者 龚小锋
城镇化不是片面追求规模,核心是“一切为了人”。要打造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要以提高群众收入、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群众脸上写满笑容。进城农民必须解决就业问题,要有工资收入。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提升群众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保障性收入。
——吴志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