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基层干部反映,新建楼堂馆所已经成为部分干部“捞钱、捞面子”手段
据新华社电 中央近期再次出台严规,禁止各地新建楼堂馆所。记者在各地走访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转而以“商务中心”“综合业务大楼”“市民服务中心”等各种名义暗度陈仓。究其原因,错位的政绩观、权力观、金钱观是幕后推手。
借商务中心建县委大楼
记者走访发现,在中央高压政策下,一些地方和部门打着各种名义新建办公大楼,以顺利过审批,逃避监管。
记者在安徽某县采访发现,豪华的县委、县政府大楼前竟无一块醒目的标识牌,甚至一些当地群众都不知道这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据当地干部透露,这座大楼是前两年以“商务中心”名义新建的。据当地干部透露,这座大楼是前两年以“商务中心”名义新建的,由于担心被群众举报,当地政府搬进去后至今没有挂牌。
记者在湖北某市走访发现,市地方税务局综合业务大楼等项目正在建设。知情人告诉记者,这些大楼虽然是以各种“业务用房”的名义通过审批,但实际上“大都含有办公用房”。
遏制需从制度下工夫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新建楼堂馆所已经成为部分干部“捞钱、捞面子”的手段。
在一些领导心目中,盖一栋气派宏伟的办公大楼不仅“有面子”,而且“有里子”,是财政实力雄厚的证明。
拉动经济和招商引资也成为盖办公楼的“借口”。“如果政府办公楼破破烂烂,哪个开发商敢来投资!”
一些专家认为,遏制楼堂馆所乱象,行政禁令短期有效,但从长远看,还需从制度上下工夫,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导向,同时严格督查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对此的严打高压态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