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新艺术特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0:新艺术特刊·特别报道

映里&荣荣 作品就是孩子,不分你我(1)

2013年08月1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映里(右)和荣荣(左)于1999年11月相识,2001年2月结婚。被问及荣荣做过的最让人感动的事,映里轻描淡写地说:“喔!洗碗!”

  ■ 夫妻档案

  荣荣 1968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因为一次为妹妹拍照的偶然机会,对摄影产生浓厚兴趣,1992年进京学习创作。荣荣居住在东村期间,对东村的前卫艺术家进行长期拍摄,《东村》成为其个人代表作之一。2000年,开始与映里合作。

  映里 1973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9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写真艺术专科学校,供职于朝日新闻社出版写真部,1997年,映里成为自由摄影家,开始独立创作活动。个人代表作《1999 东京》。映里总结,因为荣荣,她变得特别的健康。

  荣荣原名卢志荣。映里全名铃木映里。就像荣荣说的,当一个中国汉子和日本女子相遇后,他们各自放弃了原先的自己,抛开绝望和孤独,一个新的叫“荣荣&映里”的生命体诞生了。从2000年荣荣和映里开始合作作品,2007年协力创办了国内首家以摄影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专业当代艺术中心三影堂。

  首次见面 相互被对方作品打动

  映里和荣荣相识于1999年11月,当时荣荣到东京参展。展览现场,一个身着黑衣服的短发女子,在荣荣的作品前驻足良久,之后找到作者递上了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金,黄泉路”等几个简单的汉字,荣荣觉得字字钻心。

  穿黑衣的短发女子便是映里。吸引映里的《婚纱》系列,画面中两个看不出性别的人相互拥抱。荣荣摈弃画面原始色彩,采用手工上色,他选择了金、黄两色。其实荣荣并没有对这两种颜色做太多诠释,他的很多作品,在自己看来都是感性即兴所为,但“黄泉路”三个字深得荣荣认可。“1999年是世纪末,当时年轻有激情有精力,但是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内心找不到出口。”荣荣说。

  映里和荣荣约好第二天早上在新宿地铁口碰面,他们去了一家咖啡馆,映里给荣荣看了她刚完成的《1999·东京》。映里照片中所流露出的孤独绝望感,不仅和荣荣不谋而合,就连画面人物肌理的表现手法也有极为相似的地方。此前映里的外表已经有几分打动荣荣,“当她给我看她的作品的时候,我明确这就是我所要寻找的人,我也已进入了她的世界。”

  从东京返回北京,荣荣心里有了牵挂。写信、发邮件、打国际电话,无所不试,“作为一个男人,我要采取手段去追求她。这是一种本能,本能地想要和她保持关系。”荣荣坦言,由于求爱行动一直没有得到映里的热烈回应,“到最后都急了”。

  (下转C特11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