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人才周刊·出国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人才周刊·出国

尖子生申请美国名校为何全军覆没?(2)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12年,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上,参加活动的高中生在请教问题。 新京报记者 秦斌 摄

  (上接D05版)

  高二结束转学到美国,这所美国高中历年有些入读常青藤盟校的学生,但人数不是很多,今年毕业生入读最好的美国大学是常青藤康奈尔大学。到美国之后Brian花了一段时间适应语言,因为他所就读的高中招收的国际学生很少,所以课程难度对他而言比较大,老师教课时语速飞快。为了赶上功课,Brian在刚来的两个月几乎都奔波于各个老师的教室,一方面是问问题,另一方是试图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而在课外活动方面,因为语言能力的问题,一开始并不顺利,“我去参加他们话剧的演员招募但是落榜了,还参加学生会干部的竞选也没能成功”。不过在语言关过了以后,Brian加入了机器人俱乐部、文化意识俱乐部,以及西班牙语俱乐部。在机器人俱乐部我是工程师。在文化意识俱乐部,因为组织了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Brian被直接从一个普通成员提拔为President,与原来的President一起管理俱乐部事务。除此之外,Brian还加入了National Honor Society, Science National Honor Society, California Scholarship Federation, 和 National Society of High School Scholars这四个组织。

  【点评】

  这个学生的优势在于4.2的GPA 较好;标准化考试成绩不错;有高分的AP课程;国内高中学生活动有一些成就,广播站长,校媒体和报纸杂志有文章发表等。

  劣势则在于国内的成绩不算拔尖;其次是稍显混乱的教育背景,在国内完成高二以后再转读美国高中,可能会让人怀疑学生有特殊原因。

  该学生在高二以后才选择留学美国读11年级,并且这个学校为常青藤盟校输送的生源并不是特别多。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并有突出活动经历,否则很难让挑剔的录取委员会认可学生具备优秀条件。他在短短一年的美国高中就读期间,参加了3个俱乐部和4个组织,却没有拿得出手的成功经历,这会让人觉得学生仅仅是为了参加活动而入会,对兴趣能力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招生官有理由怀疑学生的活动能力。

  此外,学生参加的各项活动明显倾向于人际交往和文字类型,而目标专业却是工程和经济,这也会让人认为学生的申请目标以及职业计划不太明确。最后,文书所体现出来的素质,和目标专业也有一定差距,至少没有明显体现出学生对目标专业的兴趣,再次印证了学生没有很明确的学习兴趣。(点评:张伟用,北京金东方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美国部技术总监)

  【案例2】

  同一份简历申请两个专业——致命错误

  王同学,北京某大学经济系本科专业第二名,GRE和托福成绩也还可以,连续三年获优秀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还曾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比赛第二名,实习经历和科研背景也不错。2013年申请乔治城,UIUC,MSU,罗格斯,GWU,PSU的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和UTD,JHU,Depaul的市场营销硕士,却只拿到了150名开外保底学校的录取。

  【点评】

  该同学专业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实习经历、科研背景都不错,失利的原因主要是申请文书太差了,而且充斥低级错误。

  首先,学生竟然在简历里表明,他是用同一份简历来申请两个专业——这是个很致命的错误。

  其次,格式不对。从侧面而言,这让录取官觉得申请人在制作申请材料时不够严谨。

  第三,内容方面,在地址、经历、课外活动等方面的填写都非常混乱。其中,地址的翻译让人看完之后满头雾水,若在快递单上没有写明联系电话,这封信很难成功投递。此外,实习经历一栏没有给出相关细节。招生官根本不知道申请人在实习中都做了些什么。而在义工经历一栏,填写得也很杂乱,没有逻辑清楚地介绍在哪儿当义工,在当义工期间都从事了哪些活动等。

  第四,存在英文表述的纯中文化问题,这在课外活动、奖励情况和个人兴趣点几项上暴露无遗。

  (点评:张伟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