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8: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8: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今年首批95后大学生入学,高校多项举措助其独立

95后迈出独立第一步(1)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清华大学报到区外拉起了隔离绳,每当有家长试图进入馆内帮孩子代劳报到事项时,志愿者都会微笑着摇头,请家长前往休息区耐心等候。
新生在学校超市购买生活用品。
新生雇用三轮车来拉行李。
虽然学校倡议新生在报到、宿舍打扫铺床等过程都要独立完成,但仍有家长悄悄帮忙。

  8月中旬,新学年的帷幕拉开,社会也将目光聚焦在这批出生于1995年的“95后”大学生身上。虽然有些教育专家反对给孩子贴上95后的标签,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身上确实带有这个年龄层一些普遍的性格特征和时代烙印。而大学作为人生阶段的重要新起点,对于这些更注重个性化、信息获取方式更多样化、而独立自主能力更弱的新生们,学校也在迎新工作上尝试各种调整,采用各种符合时代特征的方式,试图在开学之初就给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理念和价值观。

  报到

  独立报到打破父母包办

  “立大志方有恒力,练实功才能致远。壮美蓝图只有艰苦努力才能变为现实。大学你不仅要学会生活上、思想上、人格上独立,更要勤奋学习深入实践,理解拼搏奋斗对人生的意义……今天,希望你独自来校报到,自主自立地开始。”今年是清华大学第二年把校长陈吉宁《致2013级新同学的一封信》随《新生入学须知》和录取通知书一起送到新生手中。

  今年清华新生总数为3300多人,从8月17日开始报到,迎新主题仍为两个字“独立”。在报到的区域前拉起“警戒线”,让家长和学生“物理隔离”两到三个小时:学生被要求独自完成报到的全部流程。

  短短几小时的独立报到,虽然无法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意识的任务,其用意是让学生树立起独立的理念。在报到现场看望学生的陈吉宁表示,让新生“独立报到”只是清华培养学生独立意识的第一步,这种独立意识及批判意识的培养会贯穿整个培养过程,比如学生们要独立做项目,独立参加社会实践等。

  首都师范大学也通过这种方式让新生开始大学独立生活。该校学生工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生在良乡校区入学,路途较远,且以北京生源为主,开车送行的家长很多。但入校后,老师会主动提醒学生,自己拿着通知单排队办理手续,不能让家长代劳,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很配合。

  网上报到减少繁琐程序

  为了省去现场办理入学手续时的繁琐程序,北京科技大学今年推出了网上报到方式。据悉,目前,3000多名新生中已有四分之一在网上完成报到。

  该校特别推出“迎新网”,在寄出入学通知书时附上迎新网网址。学生用准考证号登录网站后,就可以完成入学所需填报的所有手续。待开学入校后,只需扫描通知书上的条码或刷二代身份证,即可瞬间完成身份核验。报到完成后,家长可收到通知短信。迎新网站上将录入新生的名字、性别、年龄、学号、专业、班级、贷款情况、家庭情况、家人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住宿条件、宿舍楼房间号、床铺位置、图书证号码等都会显示。

  新生登录迎新平台后,还可以看到“我的班级、我的辅导员、我的同乡、我所在学院的QQ群以及我的电子邮箱、上网账号”等信息,能与未来的辅导员和同学提前交流。

  据悉,今年,华中师范大学也首次启用了新生网上自动报到系统。系统中,新生还需完成一项新生课堂学习的特殊流程。学习内容包括学校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专业以及学科情况。新生学习了上述内容后,必须进行网上在线测试,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素质学分。

  此外,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纷纷推出手机应用软件,新生人未到校,掌中手机摇一摇,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报到,熟悉校园,并提前安排好一切。

  迎新

  新生迎新生成为趋势

  为了增强新生党员骨干独立自主意识,积极主动在集体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多所学校发动党员新生资源,成为了不少大学迎新的趋势。

  8月17日上午,清华迎来第一批本科新生党员,共558人,其中包括清华“领军计划”学生300人。这批新生接受为期三天的教育,了解清华大学的各项传统并熟悉在校的衣食住行。8月21日,他们作为志愿者,帮助迎接全体新生入学报到,未来还会在新生军训中协助辅导员和教官。

  据了解,华东政法大学也开展了“新生夏令营”活动,让部分大一新生提前一周报到。让新生提前适应大学校园氛围,在逐渐了解学校环境的基础上,帮助其他前来报到的新同学。8月12日,中山大学也有200余名新生党员、国防生先行报到。北京科技大学也要党员新生提前一周报到并接受培训,开学后将投入到迎新工作中去。

  选课

  学生可自己独立选课

  今年,浙江大学在经历了固定课表、自由课表之后,首次推行“推荐课表”。针对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和规划自己未来的情况,“推荐课表”能帮助学生思考如何确立学习方面的独立性。

  据了解,在浙大,学生入学一年后,要在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前期是通识教育和大类培养,学生要自己选课。学校今年推出推荐课表,学生可以参考,但并不强制。浙大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教授认为,中国家长管得太多了,学生做选择的机会很少。浙大希望学生能在大学学会独立,学会选择,学会反思。

  消费

  学校建议勤俭生活

  买了手机还要买电脑,买了电脑还要加平板,每到入学季,新生就会有各种揣着、背着、穿着崭新装备入学。虽然要求父母备齐苹果三件套iPhone、MacBook Air、iPad的学生还是极少,但高校新生入学花费:学费、交通费、购买学习用具、日常生活用品和数码产品,各项支出加在一起,总计花销至少超万元。而这批95后大学生生长在物质丰富的年代,他们经济观念不成熟,对于金钱的独立支配能力弱,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

  记者通过对新生的月生活费额度的调查,一般学生家长每个月给的生活费都在1000-1500元之间。而大宗消费品还需要父母另外掏钱。对于出现生活费不够的情况,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会再向父母伸手。对于学生这种经济上依赖父母不知道节约的消费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入学通知书:建议家长提供给孩子的月消费一般为600元,最高不超过800-1000元。

  帮学生建立起勤俭节约的消费观,也是入学时学校给新生上的一堂课。在清华的新生报到现场,多名学生向记者表示,来报到时并没有配备电脑,因为清华大学在录取通知书内表示,大一学年的学习基本不需要电脑,倡议学生不要购买电脑,大一上学期学校也不会在新生宿舍开放网络。

  ■ 现场

  四成清华新生已独立报到

  8月21日,3374名2013级新生昨天从全国各地赶到北京,到清华大学报到。当日早上九点,本以为会跟往年一样,新生加亲友团会浩浩荡荡把校门堵个水泄不通,却发现当日没有看到太多的人和车进入。

  刚进入清华东门,记者就被门卫室后的一个临时搭建的遮阳棚吸引住了,上面挂着“独立报到三小时,自主自立新开始”的横幅,旁边还放着宣传展板,展板上的内容是建议家长在新生报到的时候,在志愿者引领下参观校园,并附上了校园地图。一打听才知道,遮阳棚里的都是8月17日就已提前报到的新生党员和“领军计划”认定者,他们在经过培训后,今天作为志愿者来引领新生独立办理报到事宜。

  学生自信能独立报到

  记者在志愿者服务点碰到了与父母一起从湖北黄冈来的新生王子愉。他以674分的成绩考入了计算机系,本来他准备响应学校号召自己来报到,“我高二时参加的夏令营带我们来北京参观过清华,我觉得自己独立过来报到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携带的生活用品太多,父母担心他一个人在路上搬运不方便,还是一起过来了。“我们也想参观一下中国这么知名的高等学府。我们那里难得出一个能考上清华的学生。”王子愉妈妈骄傲地说。

  王子愉高中的时候就已经住校两年,对于自己的生活上的独立自理能力很有信心。家里把一个学期6000元的生活费一次都打在他的卡里,并不担心他会瞎花。他表示,大学期间也希望能有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

  一路走到综合体育馆入口,报到区外拉起了隔离绳,王子愉拿上自己录取通知书等资料自己进去报到了。每当有家长试图进入馆内帮孩子代劳报到事项时,志愿者都会微笑着摇头,请家长前往休息区耐心等候。

  而在馆内,陈吉宁校长迎接新生、观摩报到时,对学生开口问的第一句话几乎都是“你是独立来报到的吗?”无论回答肯定还是否定,他都会叮嘱,进入大学后要摆脱依赖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做事办事。

  在报到现场,记者遇到来自浙江舟山罹患小儿麻痹症的竺俊超,他没有对学校提出特殊要求,他让父母在综合体育馆门外等候,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完成了所有报到手续。新生中年龄最小的13岁男孩范书恺,虽然一家三口从山西过来,但到校后的整个报到,都是他独立完成的。

  清华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张超在报到现场介绍,去年提倡学生独立报到以来,陪同的家长已经明显减少。提前四天报到的500多名新生骨干,独立报到的比例已经接近四成。

  希望孩子形成独立的经济观

  倡导新生独立报到,成为新生在清华成长的第一步。

  “学校倡议新生在学校报到、院系报到、宿舍报到,生活用品采购、宿舍打扫铺床的整个过程约三小时内,要独立完成。爸爸把我的行李放在宿舍后,也没有跟着我来学校就走了,他也想培养我的独立能力。”在报到现场排队等候照相的湖北籍新生陈锦洲说,自己初高中都是住校生,平时住校时生活都能自理,但是,回家后妈妈就比较溺爱自己,什么事都不让做,爸爸不认同这种教育观念,经常会要求我回家后要帮父母做家务帮父母洗衣服。这次来报到,家里也一次性把一学期的生活费都打到了卡里,“平均每个月的生活费在1400元之内,如果花超支了,爸爸也让我自己想办法。”他说。

  在报到区门口一位被工程物理系录取的陕西新生家长向记者表示,他希望孩子能在大学生涯树立经济独立的观念,了解父母赚钱不易。“估计北京生活水平较高,我们准备给他每个月1500元生活费,按月打到他账户上。”这位家长表示,这么做是为了防止他花钱无度。“他中学住校的时候,生活费都是月月光,知道我们家长下午要来学校看他,上午就把钱全部花光。我们也是工薪阶层,希望他有机会能在大学勤工俭学。”他说。

  身为小学教师的王子愉妈妈也希望孩子大学期间能尝试勤工俭学。“我们在小县城工作,都是拿固定工资的,我每个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孩子的生活费就要占到我工资的一大半。”王子愉妈妈表示,这次他考上大学,考虑到要和家里联系,我们也只是给他买了部手机,学校倡议大一新生不用电脑,家里就没给他配电脑。

  (下转D10版)

  D08-D10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赵瑾

  D08-D10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