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3:文化新闻·动态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3:文化新闻·动态
下一篇

国际出版论坛举行;主题“全媒体时代出版业:融合、机遇、前景”

中外出版人审慎看待数字出版市场

2013年08月2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张弘)作为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简称“图博会”,英文缩写"BIBF")重头戏的北京国际出版论坛昨天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媒体时代出版业:融合、机遇、前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在论坛上表示,我国将进一步开放数字出版市场。面对数字出版的大潮,中外出版人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了理性而审慎的态度。本届图博会今日在新国展开幕。

  邬书林: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繁荣

  邬书林在论坛上表示,我国将进一步开放数字出版市场,欢迎国外信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企业进驻中国,与中国企业在内容生产、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版权保护等领域深入合作。

  邬书林还说,希望其他国家能更加开放市场,为中国出版传媒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便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支持我国新闻出版企业与国外企业在技术、信息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繁荣与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连创新高。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达到1935.49亿元,同比增长40.47%,占新闻出版业全年总收入的11.72%。

  邬书林表示,将来中国高校有可能设立“数字出版专业”,欢迎海外大学前来合作。

  “纸质杂志未来不会完全消失”

  对于近年来持续增长的数字出版,此次的发言者显示出了审慎态度,而不是一窝蜂地追赶。康泰纳仕国际集团董事长江纽颢表示,互联网及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形成了互补,“网站内容和纸版杂志不一样,网上的内容激励人们去买纸版杂志。预计未来十年一半的增长量都来自电子版本,但纸质杂志未来不会完全消失。”

  阿歇特图书集团高级副总裁罗纳德·希伦登称,在法国,图书定价的法律用到了电子书上,法国人更喜欢读纸质书。“电子书没有建立新市场,只是拓展了市场。电子书的优势在于价格,出版商和读者都需要实实在在的书。在西方,书评评论的是实体书,而不是电子书。”重要的是提升书本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衡量,所以要出版优质的图书。我们在中国的合资公司都没有投入电子书建设。合资公司去年出版了70本书,今年是130本。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称,虽然这几年来全媒体出版很热,但是,不是所有的出版商,都要走全媒体发展之路。他根据该集团全媒体出版的经验反复强调,“对目标人群的理解比对某一产品研发方向更重要。”

  时代出版传媒公司董事长王亚非在发言中称,出版的价值现在主要体现在传播,没有体现在服务上。在随后的讨论中,罗纳德·希伦登认为,“出版者不是内容提供商,也不是服务商,我们提供的是产品。”

  ■ 延伸阅读

  傅高义:学者有深化理解的责任

  昨天中午,第七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新闻发布会,也在北京国际出版论坛的另一场地举行。六位获奖者分别是:埃及翻译家穆赫森·赛义德·法尔加尼、美国作家傅高义、阿根廷作家马豪恩、瑞典翻译家陈安娜、印度尼西亚出版家杨兆骥、意大利翻译家兰乔第。其中,穆赫森·赛义德·法尔加尼、马豪恩、杨兆骥莅临了现场。

  当天未能到场的傅高义委托《邓小平时代》出版方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致谢。傅高义称:“各国若要和其他国家建立良好关系,则需要以更广泛的理解为基础。世界各地的学者,都有深化这一理解的责任。”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