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产业调整应以市场机制为主

2013年08月2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 宏观大势

  如果过于强调政府主导产业发展,往往会造成“新过剩”替代“旧过剩”,给予市场和企业以更多自我调整的基础和条件,才是解决结构失衡矛盾的根本。

  日前,有报道称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制定了化解产能过剩总体方案,并即将发布。

  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首次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表明了新形势下政府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视,以及主导产业调整的决心。

  可以看到,作为当前政府经济工作的核心,产业调整的主要目标,一方面是为了持续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和抑制产能过剩,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抑制重复建设、促进节能减排等;另一方面,则是借鉴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律和产业政策经验,结合国情来推动三次产业之间及内部的结构优化。

  总体上看,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矛盾仍然较突出。“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大”是我国产业结构最突出的矛盾。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仍然没有形成类似于信息产业那样具有共识的创新产业。当前,我国必须通过促进竞争与引导技术创新,让市场自发寻找新兴产业的增长点,而非寄希望于部分精英的“顶层设计”。此外,近十年来,全球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产业生产率增速开始超越第二产业,在此背景下推动产业转型,可避免生产率与增长的趋势性下滑,但也要注意转向生产性、高端的服务业,而非低端的消费服务业,以避免产业转型的“拉美陷阱”。

  必须承认,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双重压力,政府产业政策也存在“双刃剑”的效果。

  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不断增加,在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中,这些都离不开政府调控与政策的作用。我国的产业变迁与国际规律基本一致,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是一产下降,二产上升,三产稳定;其二,是一产下降,二产和三产继续上升。目前,我们已进入第三阶段,即一产继续下降,二产稳中有降,三产稳中有升。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产业优化和调整仍然非常缓慢,不仅三次产业结构之间难以协调,而且各产业内部也亟须从低端转向高端,同时城乡之间的产业配置差异也逐渐增大。所有这些,对于生产效率、就业与福利、低碳增长等都带来很大负面冲击。

  另一方面,政府实施积极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还必须注意带来更多的“连带伤害”。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避免“好心办坏事”,应逐渐通过完善市场规则、公开市场信息、放松市场管制等,逐渐转向市场内生的产业良性发展模式。

  虽然即便如美国这样标榜市场主导的国家,历史上都难以避开产业政策的运用,但从长期看,过于强调政府主导产业发展,往往会造成“新过剩”替代“旧过剩”,给予市场和企业以更多自我调整的基础和条件,才是解决结构失衡矛盾的根本。

  □杨涛(北京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