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经济新闻·宏观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经济新闻·宏观

风险较大信贷资产不纳入证券化试点

央行称有效信贷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分析称资产证券化是盘活存量的好办法

2013年08月3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苏曼丽)前晚,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央行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风险较大的资产不纳入试点范围。分析称,资产证券化是盘活存量的较好办法。

  业界预计盘活2万亿存量资金

  央行表示,要在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将有效信贷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特别是用于“三农”、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等建设。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目前,对中国来说,资产证券化是盘活存量的较好办法。

  鲁政委表示,过去银行为了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2009年至2010年经济刺激过后,银行中长期贷款显著上升,而在资产不流动的情况下,包括定期存款在内的银行负债却是流动的,这就使银行始终面临潜在的流动性风险,资产证券化能使这种风险大大减小。

  海通证券测算,如果不考虑新增信贷因素、放大信用贷证券化帮助抵押贷部分出表等,保守估算,中国可操作、有现实动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约2万亿。

  基本原则“总量控制,扩大试点”

  资产证券化是一柄“双刃剑”,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最终引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祸首就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美国次贷危机已经让市场见识到过度资产证券化的危害性,因此在此次扩大试点时,风险不容忽视。

  央行昨天表示,此次扩大试点的基本原则是“总量控制,扩大试点”,优先选取优质信贷资产开展证券化,风险较大的资产暂不纳入扩大试点范围,不搞再证券化。

  财经评论员余丰慧撰文表示,要尽快出台严格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一些原则性要求进行细化。必须高度注意风险转嫁问题。

  一位银行人士表示,决策层虽然力推资产证券化试点,但还是相当注意其中的风险。而所谓风险较大的资产,可能指向政府融资平台等范畴。一般而言,考虑到信贷期限错配问题,银行往往倾向于将基建贷款等长期资产打包成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卖给投资者回笼流动性。而这其中,备受关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很可能混迹其中。

  ■ 信贷资产证券化大事记

  2005年3月,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正式启动。

  截至2008年底,共11家境内金融机构发行667.83亿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2009年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试点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2011年,经国务院同意继续试点,共6家金融机构发行228.5亿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整理:苏曼丽 新京报制图/赵斌

  ■ 名词解释

  所谓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银行将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贷款资产,打包成债券等可以在市场上销售的证券,以回笼资金,获得流动性。

  ■ 资本市场

  券商股全线飘红

  受益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容在即,昨天早盘券商股集体上扬,截至收盘,西南证券涨近3%,国金证券涨1.61%,其余个股皆飘红。

  中信建投称,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分享信贷资产证券化蛋糕的不只是券商,还会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券商实际获利多少,还要看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

  除了券商,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为投行型银行带来重大增长机遇。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鳞昨天表示,首先是盘活存量,使得银行可以将期限长、收益低、资本占用偏高的贷款置换出来。其次,实质信贷投放增加。银行从发放并持有信贷转为赚取服务费价差,带来增量的手续费收入。但昨日银行股表现不及券商股,16家上市银行中6家银行商行,北京银行领涨,涨幅为1.3%,跌幅最大的浦发银行跌0.9%。(苏曼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