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
假如某天人类只需通过思维来沟通,书写退化成生活附属乃至消失,“提笔忘字”又有什么值得惊诧和难过的?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爱调研旗下问卷网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98.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对此有专家建议,即便在电脑时代,我们也有必要提起笔来写写字,因为汉字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能让我们文化的根基塌了。
98.8%的受访者有过提笔忘字经历,的确让人震惊。但担心“塌了文化的根基”,多少有些杞人之忧。一者,虽然键盘逐渐取代了纸笔,但我们和汉字仍然日日厮守,如此坚固的文化根基,岂能说塌就塌?二者,汉字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在本质上总归是一种交流与传承工具,用笔书写得不熟练,并不代表交流与记录就无法完成。
事物总是在演变在发展,文字亦如是。甲骨文由兴而盛而衰,并退出历史舞台,恰如新陈代谢般必然,但精髓却依然在国人血脉中汩汩流淌。不使用是因为不适用,并不代表被忘记,而文化也未必就只能在低效率的书写中延续香火。而且,在历史长河中嬗变的文字,形态在变化,载体也必然要改变。从龟壳、青铜、竹简到纸,再到屏幕,甚至未来,屏幕都有可能消失,连“提笔忘字”都可能成为历史词汇。这就是科技的魅力。如果说它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是一种必然,那么,淡忘和疏离一些原始、基础的东西,就是历史的应然。假如某天人类只需通过思维来沟通,书写退化成生活附属乃至消失,“提笔忘字”又有什么值得惊诧和难过的?
其实,网络时代,提笔忘字早已是世界性问题。有调查显示,俄罗斯的中学生能正确拼写单词都成了“不必完成也是不可完成的任务”,甚至连受过良好文字训练的成人,也是一项“艰难工作”。而网络时代制造的“书写困难”更让英国人心疼。据说,由于无法在考试答卷上用标准的英文字体书写答案,越来越多的英国中小学生在参加毕业考试时,需要花钱请抄写员帮忙将考卷誊清。连印欧语系的文字都这么容易“健忘”,对世界最难掌握的汉藏语系焉能做到人人提笔即写?
当然,提笔忘字,乃至错别字连天,仍然让人感到尴尬。教育部门要树立重视书法教育的理念,从中小学就开始给写字教育“补钙”。另一方面,也要给汉语足够的地位,比如,在各级考试分值上有所偏倚。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样的全民参与活动,更是值得推广的成功尝试。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便捷,也带来困惑。得失之间,我们只需保持一颗平常心态,而不必纠结国人提笔忘字。如果真要走,我们目送它的背影,不必追。
□晴川(机关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