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全国票房60亿元,同比去年增长40%,前五进口片占据三席
| ||
|
随着开学日的到来,2013年暑期档(6月-8月)正式落下帷幕。综合《中国电影报》和院线数据统计,刚刚过去的三个月共产出票房60亿元左右,同比去年增长约40%(去年暑期档票房为41.7亿元)。全国共计放映740万场电影,吸引近1.7亿观众走进影院观影;整个暑期档,上映80多部新片中,共有16部电影票房过亿;《环太平洋》以6.93亿元拿下暑期档冠军,《小时代》则以4.9亿元拿下亚军与国产片冠军,国产片份额超过50%。
但纵观今年暑期档,真正一家独大的影片并没有出现,超过3亿的影片仅有四部。多档期扎堆现象,也造成了不少影片票房被分流。而上半年国产片力压好莱虎的现象,在这个假期也表现得并不明显。六部上榜的进口片均占据了较高的位置,前五名中就包括了三部。此外,这六部影片均为3D或IMAX格式,单片票价高也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现象1 大赢家背后的争论
关注青少年消费群,不存在复制性
这个假期国产片的最大赢家毫无疑问是《小时代》,上下集票房共计7.83亿。该片引发的话题和2011年的《失恋33天》、2012年的《泰囧》不相上下。但和前两者多收获称赞不同,两部《小时代》引发两极化评价,甚至让导演高群书、文化评论人史航等陷入这场与粉丝的争论中。
《小时代》开创中国青少年小说改编电影的成功案例,也让电影产业认识到20岁上下的青少年观众的消费潜力。针对《小时代》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比较业余的制作水准和拜金主义价值观。资深发行人韩先生认为,《小时代》票房得益于作家郭敬明和小说《小时代》形成的合力,属于现象级电影,不具备复制性,“这部电影的主流观众群还是他的粉丝,第二集比第一集票房下降四成,正说明普通观众在看完第一集后不再追逐。相比《小时代》,《北京遇上西雅图》《泰囧》更值得研究和复制。”
现象2 烂片真的可以卖座?
选择档期是个学问,观影需求增长
如果没有《小时代》,今年暑期档最大话题之作就是《富春山居图》,在网络、影评人全面恶评的背景下,该片上映两周票房突破2亿元,甚至很多网友以吐槽该片为乐。资深院线人士吴鹤沪认为,《富春山居图》卖座主要缘于档期选择恰当,以及电影本身的明星阵容和特工题材。严格来讲,最终票房并不算理想。发行人韩先生觉得,所谓“烂片卖座”还折射出,电影终端市场蓬勃发展和电影制作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去年暑期全国电影银幕在1.2万块左右,而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仅数字银幕就达1.6万块。二三线城市影院增加助推观影人次。
针对口碑与票房的关系,韩先生也总结出一套公式:总票房和首日票房之间的倍数为10,是衡量一部电影口碑的分界点。去年暑期档票房冠军《画皮2》首日票房7000万,最终票房7亿,系数为10,口碑正常;《泰囧》首日票房3800万,最终票房12.6亿,系数为33。《小时代》《富春》则分别为6.3和5.4,属于口碑差的电影。
现象3 进口片中国卖过北美
“好莱虎”人气旺盛,越少越追捧
今年暑期档进口片最大赢家是《环太平洋》,6.93亿元的票房成绩虽然无法撼动《钢铁侠3》7.55亿的纪录,但该片厉害之处是中国票房(约1.09亿美元)超过原产地北美1亿美元,成为第一部(不算3D重映)中国票房超过北美的A级大制作电影。除了《环太平洋》,《侏罗纪公园3D》也是中国票房超越北美,后者北美重映票房为4000万美元(2.4亿元),而该片在中国票房已达3亿元。
曾供职多家好莱坞公司,目前担任瑞格传播执行董事戢二卫表示:“中国是新兴市场,年轻观众对好莱坞电影需求还是很旺盛的。加上国内暑期档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数量相对北美少很多,稀缺的自然会受到追捧。”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杨林
(下转C05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