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特别报道·嘉宾访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23:特别报道·嘉宾访谈
下一篇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

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是否成功的“试金石”

2013年09月0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熊澄宇
美国杨百翰大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曾应邀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相关问题。近年来,文化产业研究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在熊教授带领下,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中心在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非物质经济等相关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国际学术声誉。

  文化产业功能需通过文化消费途径实现

  新京报: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你认为文化产业发展得成功与否如何判定?文化消费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熊澄宇:文化产业具有多重功能:传承文化、增加产值、营造风尚、娱乐休闲等,所有这些功能都得通过文化消费的途径实现。如果消费者不买单,再好的电影也只能是拷贝,再好的图书也只能是印刷品。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等于零。所以,我们说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最终是否成功的“试金石”。

  新京报:你如何评价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熊澄宇:据我了解,来自有关部门的信息,北京正在打造全国文化示范中心,2012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这与北京市委、市政府及相关的行业管理部门以文化消费市场为抓手,通过金融与文化的结合、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推动文化创意全产业链发展的清晰思路有直接关系。

  文化业态创新与消费市场拓展相辅相成

  新京报: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得快,是否还有其他特殊性?

  熊澄宇:文化创意产业从创意、生产、销售到市场反馈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是全国的创意人才高地;北京囊括了全国主要的文化航母和上市公司,有巨大的可供开发的产能;北京面对中国是首都,面对世界是中国,具有特殊的聚集放大市场效应;同时,北京文化消费市场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的风向标。

  这些,都是北京文化消费市场繁荣发展的优势要素,或者说是可能性。当然,要把可能性变为可行性,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发展,达到市委市政府要求的“十二五末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翻一番,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成为首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新京报:文化业态创新与文化消费有何关系,对于“十八大”提出的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你如何看待?

  熊澄宇:文化业态创新与消费市场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为我们进一步拓展文化消费市场指出了新的方向。新的需求呼唤新的内容,新的技术推动新的产品,新的文化要求新的服务,新的用户构成新的市场。

  采写/新京报记者 自曾晖

  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叔坤

  如果消费者不买单,再好的电影也只能是拷贝,再好的图书也只能是印刷品,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等于零。——熊澄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