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书评周刊·在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书评周刊·在读
下一篇

珍贵资料不能总是锁在柜子里

2013年09月0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独秀文存》
版本:外文出版社
2013年8月
定价:198.00元
《胡适文存》
版本:外文出版社
2013年8月
定价:480.00元

  【存文传久】 

  近现代书刊所用纸张的含酸量较高,容易破碎,保存难度较大。抢救这个时期的图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影印不失为一个便捷有效的方法。若出版社能把两种图书的影印工作扩大成为“中国近现代书刊抢救工程”,其有益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殊非浅鲜。

  《胡适文存》和《独秀文存》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新文化的杰作。《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等17卷均为1921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1935年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胡适论学近著》(5卷,后台湾版改为《胡适文存四集》)。《独秀文存》于1922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九十多年后的今天,外文出版社以影印的方式出版《胡适文存》与《独秀文存》,原大、原样刻版保存旧籍,意在保存文献,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文献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字记录、思想传播,还包括图形、符号。影印出版旧籍,有助于完整地保存原始的插图、数据、模型、符号,以及独特的排版方式和标点方法。外文出版社和金哈达文化公司在这项工作中,坚持存真原则,保证质量,一丝不苟,几十卷洋洋大观,很受到读者欢迎。

  影印本在版本选择方面是审慎的。书籍的初版本,一向最受重视。但《独秀文存》有所变通,选择的是第九次印刷本。该书1922年出第一版,以后多次印刷。第九次印刷时,正值陈独秀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朋友们出于营救的目的,请民国元老蔡元培做序,将序言手稿排在卷首。蔡元培在序中回顾了他聘请陈独秀到北大任教的经过,对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的功绩给予充分肯定:

  “后来陈君往日本,我往欧洲,多年不相闻问。直到民国六年,我任北京大学校长,与汤君尔和商及文科学长人选,汤君推陈独秀,说独秀即仲甫,并以《新青年》十余本示我。我问明陈君住址,就到前门外某旅馆访他,他答应相助。陈君任北大文科学长后,与沈尹默、钱玄同、刘半农、周启民(笔误,应为‘明’)诸君甚相得,后来又聘到已在《新青年》发表过文学革命通讯的胡适之君,益复兴高采烈,渐渐儿引起新文化的运动来。”

  我认为,出版方选择蔡序第九次印刷影印出版是正确的。至于《胡适文存》,出版方没有为了统一书名而把《胡适论学近著》更名为《胡适文存四集》,恢复了胡适著作的本来面目。

  原版影印将为研究者带来极大便利。从事近现代文化历史研究的学者,见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原刊原书并不容易,他们看的多是后来排印的本子,有的书错讹甚多,辗转引用,离本真越来越远。影印出版,虽然原版中存在一些通假字和异体字,按现行的标准不太规范,标点符号也与现在的用法有些差异,但保证了文献的原真性。

  博物馆、图书馆的资料,藏书家们的藏品,拿出来与大众分享,是有益学术的事。珍贵资料,不能总是锁在柜子里。而且,近现代书刊所用纸张的含酸量较高,容易破碎,保存难度较大。抢救这个时期的图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影印不失为一个便捷有效的方法。若出版社能把两种图书的影印工作扩大成为“中国近现代书刊抢救工程”,其有益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殊非浅鲜。

  □黄乔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