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3:书评周刊·天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3:书评周刊·天下
上一篇  下一篇

如何与猫成为更好的伙伴

2013年09月0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书关注】

  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来自哥伦比亚,但他绝不是第二个加西亚·马尔克斯。他最新译成英语的作品《坠物之声》(The Sound of Things Falling)拒绝前辈《百年孤独》里斑斓的色彩和魔幻的变身,转而选择波哥大冷峻、苦涩的诗歌和炽烈、秘而不宣的新婚之爱。祖国坎坷多舛的命运是加夫列尔·巴斯克斯先前作品中一贯着眼的主题,这本新作围绕哥伦比亚因毒品发迹、又毁于毒品的悲剧历史,一次奇特的巧合,使法学教授、小说的叙述者安东尼奥·亚马拉(Antonio Yammara)卷入难解的人物之谜中,那既关系自己,更关系到点头之交里卡多·拉韦德(Richardo Laverde)。一则海马逃出动物园的逸事触动了亚马拉的回忆,把他带回到十三年前与拉韦德的相识。当时他并不知其背景——他是个飞行员,是个贩运毒品的嬉皮士,在美国被抓、坐了十九年牢——直至拉韦德给人枪杀、死于波哥大街头,在场的亚马拉亦遭误伤,愤怒和好奇激发他去探寻拉韦德不为人知的人生。他邂逅了拉韦德的女儿玛雅,随着对拉韦德一家人了解的深入,以及生活在八十年代波哥大动荡乱世中的共有经历,使他与玛雅谱出一段短暂的恋曲。

  猫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宠物,继2011年出版《狗的感觉》后,人类动物互动学家约翰·布拉德肖(John Bradshaw)担忧家养猫的未来,日前又推出新作《猫的感觉:新的猫科学研究如何使人与宠物成为更好的朋友》(Cat Sense: How the New Feline Science Can Make You a Better Friend to Your Pet),以探索“猫的真正天性”。直至最近,猫捕食老鼠、蛇等小型猎物的本领增加了它们在主人眼中的价值,同时也遮蔽了它们捕食其他小动物和鸟的行为。野生物种的减少已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议题。历史上,猫狗因不同的特性而获得珍爱,它们驯养归化的途径亦各不相同。狗从群居的相对温顺的狼演变而来,担当人类狩猎、放牧的助手,负责看守戒备。猫从独居、保卫自我领地的野猫演变而来。作者把驯化猫的历史追溯至中世纪和农业革命。当家鼠成为谷仓之患时,猫的灭害功能受到重视,它们产下的小猫则被当作宠物豢养。布拉德肖提出,虽然都市里家养的猫温柔可爱,看似更加独立更易照管,但主人常常疏于留意它们交友的渴求。狗得以与陌生的狗亲近,猫却不能。由于接触户外活动的机会日益受限,加上都市里的猫不再需要承担捕鼠一职,为它们寻找伙伴、拓展活动空间,变得格外重要。

  人类费力理解其他物种的生活习惯,而有时,对我们自身的生活习惯也需加以更多的审视。巴黎作家、法国ELLE杂志编辑苏菲·芬塔内尔(Sophie Fontanel)身体力行,自二十七岁以来坚持独居,拒绝性爱,如今她将这段十几年的个人经历写成书,取名为《孤枕独眠的艺术——一个法国女人为何放弃性》(The Art of Sleeping Alone: Why One French Woman Gave Up Sex)。她断言,性解放也应该包括不做爱的自由。从青春期开始,芬塔内尔曾是一个有着多姿多彩性生活的女性,但后来,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她厌倦了应允恋人的要求。在向往宁静中,她决定戒除性爱,结果发现自己比以前过得更加开心,感到安全、自信、充实。书中,她将人生切成短小的片段,在追求浪漫的私生活细节和繁重的社交活动之间跳跃转换,她对独居生活的刻画既不说教也不枯燥,反而活色生香,在描述过去的情事或如今的性幻想时不羞怯躲闪,她的坦白让这本书免于滑入论争,对于单身无性生活,芬塔内尔并未流露出自以为是的态度,而是为对此感兴趣的人士提供了某些指南。她的文笔和故事自成一格,她对性爱成见的洞察和富于黑色幽默的见解,深入独到。编译:LILY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