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书评周刊·书撷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5:书评周刊·书撷

壬辰倭乱的首次交锋

2013年09月0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1592年倭乱,日军侵略朝鲜线路图

  在近代以前的东亚历史中,中日韩三国有过三次冲突。一次是古代(公元663年)的白村江战争(又称“白江战斗”或“白江口战斗”);一次是中世(公元1274年和1281年)元朝和高丽的日本远征(元军的侵日战争);还有一次就是近世(公元1592-1598年)的壬辰倭乱。

  三场战争的基本构造特征,都是中国、朝鲜对日本的战争。其中壬辰倭乱起始于丰臣秀吉的朝鲜侵略,而终极目标是征服大明。战争历时约七年。这是一场全面战争,对之后东亚世界的历史、社会、文化等诸方面均施予了重大影响。近日,韩国高丽大学教授崔官的《壬辰倭乱:四百年前的朝鲜战争》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本报摘编了其中部分内容。

  首战:日军势如破竹

  壬辰倭乱首战是小西行长势如破竹的北进。当时丰臣秀吉赐白马予小西行长,命之为先锋将。

  1592年4月13日下午5点,第一军团小西行长、宗义智的军团(以下称小西军)共18700人,乘坐700余艘兵船侵入釜山浦。14日,两国之间最初的攻防战在釜山镇城进行,朝鲜守城将领郑揆奋战至死,城被攻克。15日在东莱城的战斗中,府使宋象贤尽忠战亡。小西军经梁山、密阳、大邱,又在尚州打败了巡边使李镒的军队,10天后攻克闻庆。在天险要塞鸟岭,因朝军没有防备,日军未经战斗就顺利经过。朝鲜朝廷和民间对都巡边使申砬的敢死队寄托厚望。28日,日军在忠清道忠州几乎全部消灭了申砬的敢死队。国王宣祖在闻讯后立刻逃往开城,然后又逃到了平壤。

  另一方面, 4月18日加藤清正、锅岛直茂等第二军团(以下称加藤军)比小西军晚些时登陆釜山浦,沿东路急速北上。加藤军举着秀吉赐予的南无妙法莲花经旗,经彦阳、庆州、安东、丹阳,4月29日在忠州与小西军汇合。小西军和加藤军分路进攻汉城,竞争的结果是5月3日小西军率先战抵汉城。仅20天,汉城便遭到了日军的践踏蹂躏。当时从釜山到汉城,日军以每天平均20公里的速度进军,并非日军的战斗力卓越超常,而是当时朝鲜的国防能力实属不堪。

  日军占领汉城之后,各军团割占了朝鲜八道即所谓的“八道国割”。其中小西行长率领的第一军团割占平安道,加藤清正率领的第二军团割占咸镜道,黑田长政率领的第三军团割占黄海道,毛利吉城率领的第四军团割占江原道,福岛正则率领的第五军团割占忠清道,小早川隆景率领的第六军团割占全罗道,毛利辉元率领的第七军团割占庆尚道,宇喜多秀家率领的第八军团割占京畿道。各军团武将开始在各分割地区作战。

  小西军向平安道进攻,在临津江战斗中打败朝军,5月29日进攻开城,6月15日进攻平壤城。加藤军则进攻咸镜道,7月23日在会宁抓到朝鲜王子临海君和顺和君。他们是为了召集勤王军而被派到咸镜道,结果却成了日军的俘虏。加藤军一鼓作气打过豆满江,攻进兀良哈。战乱开始后不到三个月,除了平壤以北和以全罗道为中心的朝鲜西部地区外,从咸镜道、釜山到汉城、平壤的重要据点都被日本人所控制。

  朝方:反击渐有起色

  日军践踏朝鲜全国时,各地义兵奋起反抗。日军侵略朝鲜仅9天后,最初的抗日义兵便于4月21日在庆尚道宜宁发动了起义。郭再祐率领的宜宁义兵势力逐渐扩大,义兵利用当地的地形优势,打击了庆尚道的日军,在收复庆尚右道的战斗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后来,庆尚道、全罗道、忠清道、京畿道、咸镜道等地接连发生了义兵起义。义兵乃以农民为中心的民众队伍,并包括了僧侣和平民。义兵将领133人,多出自武士家族或儒学家族等社会统治阶层。比较首战时朝方军队的战败,义兵起义和义兵活动令人为之振奋。

  6月,朝廷决定与王世子(光海君)分朝(分成国王的朝廷和太子的朝廷)。光海君率领部下在黄海道等地与南方的各道取得联系,鼓动义兵起义。“八道国割”的日军对朝鲜八道的征服和统治,遭到义兵和朝鲜官兵的抵抗。7月开始,朝方在各地与日方开始了激烈的战斗,8月收复清州,9月收复庆州,郑文孚收复镜城。侵入全罗道的小早川隆景军不得不退到汉城,庆尚道的毛利辉元军也陷入了义兵的游击战争中。

  10月,金时敏仅用3800人的兵力坚守晋州城,打败细川忠兴的2万日本联军,这是战乱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这场胜利确保了晋州西部粮仓地带全罗道地区的安全,战况的发展逐渐有利于朝方。朝军士气大增,攻势也越来越猛,渐渐地日军在釜山浦和汉城之间的联络交通也变得愈发艰难。

  李舜臣从5月7日的玉浦海战到9月1日的釜山浦海战,四个月期间十战十胜,消灭了胁坂安治、加藤嘉明、藤堂高虎、九鬼嘉隆等率领的日本水军,还阻断了日本军事物资的运输通道。朝方掌握了制海权,疏通了朝方各地之间的联络及物资运输。

  明朝的参战和议和

  6月中旬,人数不多的明军已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7月16日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领3千兵力攻击平壤的小西军。明军败。明朝痛切地感觉到有必要从南方调入炮兵。明朝最终派遣了刚刚镇压了西北边境叛乱的李如松。1593正月七日,提督李如松率43000明军,与朝军联合,开始了收复小西行长军营的平壤城战斗。

  在明军、朝军压倒性火力攻击下,小西军交出了平壤城,溃退至汉城。在明军的大规模参战下,朝鲜收复了平壤城。小西军的败退大大打击了在朝日军。石田三成等在阵奉行(即督阵官)向秀吉报告了平壤的战败,并让加藤军等各军团集合在汉城防备明军。正月二十六日,日军在汉城近郊碧蹄馆一带为阻止势不可挡的明军南下,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打败了李如松军以骑兵为中心展开的追击。但半个月之后,日军却在幸州山城之战中大败给权栗率领的朝军,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等负伤。汉城的在朝日军兵力消耗几近五成,军粮和物资也严重不足。

  在碧蹄馆之战中,李如松军一败涂地、意志消沉,便想用议和的方式让日军撤退,游击将军沈惟敬和以小西为首的日军开始议和交涉。沈惟敬是上一年(1592)8月兵部尚书石星推荐的谋士,他到朝鲜平壤与小西行长会谈,最后达成休战50天的协定。沈惟敬再次全方位地与日军交涉的结果,则是4月8日在龙山会谈中达成的协议,内容即是当时日军返还俘虏的朝鲜两位王子,日军撤出汉城,明朝也撤离明军且派遣使者至日本。

  4月18日,日军领着沈惟敬派来的假明朝使节撤出汉城,明军也就势南下。6月,李如松部队进驻汉城,宋应昌部队进驻定州,刘、吴惟忠部队进驻大邱,王必迪部队进驻尚州,骆尚志、宋大斌部队进驻南原。表面上他们包围了日军,却没有发生战斗,一直处在对峙状态。李如松谋划,拟将沈惟敬、徐一贯、谢用梓等派往日本,令日军撤走。

  丰臣秀吉并不甘心,他一边议和一边发动新的攻势。6月29日日军攻克晋州城,残杀居民数万,把那一带变成了废墟,然后全军按照秀吉之命令,撤到釜山浦周边加强守备。8月以后,日军相继回国。陆地战场,12月初安康之战是最后一战,之后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除了1594年李舜臣攻打日本水军的战斗,直到1597年丁酉再乱为止,再也没发生过武装冲突,只是维持了议和交涉的状态。当时,朝鲜是被侵略的当事国,但在议和交涉中却被排除在外。

  1596年9月1日,明朝册封使与秀吉在大阪城会见,授予封王金印,并向秀吉等武将按官级授予官服。第二天,日方为明朝使节摆宴,秀吉等穿明朝官服参加宴会,当天秀吉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明皇帝的敕书中,根本没有提到秀吉所期待的“和平七条”,只是提到“封你为日本国王”。秀吉大怒,马上命令动员大军。沈惟敬和小西行长经数年谋划的议和计划,一下子成了泡影。次年,日军再次侵犯朝鲜,但再次遭到失败。朝鲜以没有丢失一寸领土的结局结束了战乱,然而,经日本践踏后的朝鲜已变为焦土,全国各地满目疮痍,横尸遍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