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人才周刊·民办教育园丁奖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人才周刊·民办教育园丁奖特刊

连虓 国际学校:慢下脚步,接点“地气”

2013年09月0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连虓 北京爱迪学校城市校区执行校长。
刘莉立 爱迪学校校长

  连虓 北京爱迪学校城市校区执行校长。经济学专业1980级本科生,毕业后曾供职于政府部门。29岁时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决定赴澳留学攻读教育。1996年回国,2004年正式到北京爱迪学校。北京爱迪(国际)学校是中国唯一一所全英文讲授完全与国际接轨的澳大利亚同步课程、文凭和学位广受国际认可的国际学校,学校也是澳大利亚西澳洲政府教育署课程委员会正式授权的国际大学录取考试 TEE( Tertiary Entrance Examination )中国唯一考试中心。

  在本届园丁奖评选中,爱迪学校校长刘莉立荣膺优秀校长奖。

  29岁时,已经成家的连虓选择出国深造,成为一名“大龄”留学生。1996年,连虓从澳洲回国,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连虓进入了教育行业。从1999年开始尝试着做教育工作,到2004年正式到北京爱迪学校,到今年转眼已近十年,连虓对国际教育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作为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者,连虓喜欢分享自己对国际教育的所思所想。他在博客里请“国际学校:慢下脚步,接点‘地气’”,提醒大家警惕国际教育中的“东施效颦”现象,建议从事国际教育的工作者,多交流、多学习,领悟国际教育的核心体系,而不是盲目地引进课程,仅仅把办学的目标定位在为国外优秀的大学输送学生,认为学生进入了国外名校就是办学的成功;他写《五花八门的国际课程》,花很大的笔墨去剖析了国际课程的理念以及在学生培养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他在《何为国际教育》里旗帜鲜明地提出,国际教育应该是在世界主流文化和价值观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美国的教育不是国际教育,加拿大、澳洲、英国的教育都不是国际教育,只有东西方文明的结合,而且是为同一个地球,为一个人类,共享共建这种思路下培养的人才才是真正的国际教育人才。

  连虓反对从众性地追求名校,把国际教育变成国外优秀大学的孵化器,他认为这偏离了国际教育的核心。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国际学校,要有一个专业团队,去研究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特点打造学生,使学生的人格、素质、学识全面发展,而爱迪学校也正是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的教育理念下,努力培养一个又一个“完整的人”。

  ■ 校长访谈

  培养尖子生不是唯一目的

  新京报:有媒体报道,常春藤高校的中国学生退学率达25%,你怎么看?

  连虓:数据不重要,问题是根本。我曾呼吁并提醒这类“教育烂尾”现象。导致“烂尾”的因素很多,比如有些学校直接给学生出假成绩单。我们曾在网上做过一个小调查,问家长能不能接受为了留学申请而给学生提供假成绩单,结果95%的家长都表示接受,这在我看来是一种赌博式的冒险。还有一些国际教育的举办者,仅仅把办学目标定位在为国外优秀大学输送学生,这就损失了国际教育最优势的内涵。因为能够进入顶级大学的永远是极少数,那大多数的学生仍然会被另一种应试而排斥在校园外,这样的国际教育的生命力就会打折扣。

  新京报:有业内人士认为,某些学校把国际教育变成了“洋应试”,过分追求学生升入名校的比例。

  连虓:国际学校建立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出几个尖子生,成为国外优秀大学输送人才的机器,它更主要的是承担一种社会责任,能为中国教育的不足做一点补充。所以,国际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差异性教育,使不同禀赋的学生都能成功,培养尖子生不是国际教育的主流。但是,目前社会上还有一些观点在误导学生和家长,以为国际教育就是拼命地考托福、考雅思,最后上世界名校。我要提醒家长,不要从一个独木桥进入另一个独木桥,从一个遗憾走向另一个遗憾。

  孩子没兴趣责任在家长

  新京报:你崇尚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成就内心梦想的教育理念,具体教学中有哪些举措针对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兴趣?

  连虓:我们不是刻意去做,而是通过思维方式的引导、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例如,我们有个学生对电脑非常感兴趣,他不是沉溺网络游戏,而是对杀病毒特别着迷,我们就给他提供相关领域的知识,让他接触国外知名大学的软件工程师、包括病毒软件方面的专家,固化他的志向,后来他留学时选的就是相关的专业。

  新京报:听说你儿子架子鼓打得很好,你是怎么引导他发现兴趣爱好的?

  连虓:有一次参加一位音乐老师的讲学,老师打了一小段架子鼓,让一排小孩模仿,结果只有我儿子完整地打了出来。我当时觉得儿子可能在这方面有天赋,就鼓励他学。我觉得这既可以锻炼孩子肢体协调和迅速反应能力,培养他做事坚持的行为习惯;也可以成为特长,成为他日后业余时间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

  新京报:家长在帮助和引导孩子发现兴趣方面应发挥什么作用?

  连虓:经常有家长跟我诉苦,说孩子一点兴趣爱好都没有。我会帮助家长分析,家长自己有什么特长,而这些会传递给孩子,同孩子一起合作,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从而培养出兴趣。很多说孩子没有兴趣的家长其实是没有尽到培养孩子的责任。

  家教四字经:“平衡”、“责任”

  新京报:你从事教育行业多年,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心得?

  连虓:四个字“平衡”、“责任”。首先是“平衡”,比如情感与法理的平衡。其次是责任和从众的平衡。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哪些是孩子必须做的,是责任,哪些是可以不做的。比如,老师的基本作业必须完成,这是责任,但不要去死抠难题,陷入题海,做作业时允许他使用计算器。快期末考试了,我也会鼓励孩子参加有质量的补习班,突击难题,加大学习量。这样孩子有休息、玩耍又有冲击目标的潜力和兴奋感,不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新京报:你怎么看最近刚刚颁布的“减负十条”?

  连虓:如果课业的内容不减少,高考的标准不变,学生很难真正减负。我觉得应该优化的是课程体系,比如我曾多次呼吁数学中多位乘除法的计算,应该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减轻计算的过程,加大对数学应用的分量。安排形式多样的作业,如动手的,观察的,展示的等。

  【获奖感言】

  刘莉立 爱迪学校校长

  能够获得这样的荣誉,是全体爱迪老师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我要感谢所有爱迪老师辛勤的付出。

  另外,我还要感谢我们的家长,是他们的认可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心和动力,让我们在国际教育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尤其是在国际高考成绩发榜的时候,所有老师家长共同欢呼,看到学生拥有美好的未来,是我们所有老师最大的幸福。

  我们不会因为今天的荣誉和肯定而止步,国际教育的命题还需要继续探索。爱迪学校也会继续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精英,将教育的使命进行到底。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