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上接D14版)
■ 对话
慕尼黑啤酒节节日整体授权
见过世面的北京 体验狂欢不是问题
●唐东民,北京文化明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慕尼黑啤酒节大棚棚主
新京报:您的身份是“棚主”,听上去很新鲜。
唐东民:慕尼黑啤酒节有14个大棚,每一个大棚都有一个棚主,真正推动这个节日的就是棚主联盟,每年开会、修订计划。现在一共有15个大棚的棚主,除我之外全都是慕尼黑当地人。我本人也在慕尼黑啤酒节注册有身份,之前大连的国际啤酒节,得到了慕尼黑啤酒节的一个大棚的授权,就是我担任棚主的慕尼黑啤酒节大棚。
新京报:那大连啤酒节得到的授权跟这次“慕尼黑啤酒节-北京之旅”有什么不一样?
唐东民:大连国际啤酒节得到的是一个大棚的授权,而这次北京是整个节日的官方授权,这是全世界唯一的。
新京报:这样的授权在哪里还有?
唐东民:日本从两年之前开始申请,韩国去年开始申请。北京举办这个活动,当初是北京文资办、文创集团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文化项目,去年去考察了大连啤酒节,觉得特别好。北京方面找到慕尼黑市政府接洽,双方一拍即合。
新京报:经历过9届大连啤酒节,您认为“慕尼黑啤酒节-北京之旅”将会有什么不一样?
唐东民:北京与大连不一样。北京的城市地位、体量和高度都是无与伦比的,而且这次得到的整体节日的授权,其影响力和未来发展力完全不一样,希望“慕尼黑啤酒节-北京之旅”今后在啤酒节中取得领先的位置。
新京报:全国各地的啤酒节很多,“慕尼黑啤酒节-北京之旅”如何才能做到原汁原味、不山寨?
唐东民:首先,这次授权本身有硬性要求,比如必须请主场乐队,金牌酒娘,大棚怎么装饰,多大的场地配置多少个座位,厨房在哪里、德式餐食如何制作、洗手间如何配置等等,德方都有详细的规定,再加上慕尼黑啤酒节大棚之前在大连已经成功运作了9年,也建立了相对顺畅的合作运作机制。
新京报:啤酒节是个狂欢的节日,但是中国人的性格中似乎又缺少狂欢的基因。
唐东民:你所担心的恰恰是我们认为北京具有优势的地方,北京市大都市,老百姓都见过世面,北京的国外群体也有很多,感受快乐甚至体验狂欢应该都不是问题。
我们的担心在于,慕尼黑啤酒节是第一次来到北京,认知度不够,大家对啤酒文化的理解也许还有所欠缺,可能很多人还会不了解啤酒节跟酒吧有什么不同。我想,啤酒节是一个集体狂欢的概念,慕尼黑啤酒节把这种快乐带到北京,让北京市民享受这种快乐,请大家到现场去体会,那里将不仅仅是啤酒。
(下转D16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