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师应该是“园丁”还是“导游”?

2013年09月12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大学生评论大赛

  日前,一篇题为《园丁与导游》的小学生作文,在网上热传。该学生在文章中写道:“我希望老师像导游……而不像园丁,修剪掉我们不听话的枝丫,最终让我们长成了只会听话的植物”,引起网民热捧。

  【正方】 老师定位应是“导游”

  这篇“稚嫩”作文,之所以被疯狂转发,就因它切中了某些时弊,引起人们共鸣。把老师比作“园丁”的说法,虽沿袭已久,但确实不妥。

  老师之责,在于教书育人,而履教育之责,应顺应孩子天性,因势利导,而不能是单向灌输式的。可说到“园丁”,给人的想象就是,会修剪掉“不听话的枝丫”,让其整齐划一,失去个性。这显然不符合教师的角色定位。

  相形之下,“导游说”则更合乎情理。“导游”的职责,是对“游客”进行引导和指点,带领他们去游览美好风景,而不是扼杀他们的兴趣,绑架他们的意愿。这更符合教育的本质,那就是对孩子良性引导,而非盲目扼杀。而在当下,我们显然也更需要“导游型”的教师,而非修剪掉孩子性情、制造“病梅”的“卖梅人”。 □黎明(清华大学学生)

  【反方】 “园丁说”有何不可

  这作文见解独到,难怪被质疑是“伪托”孩子之口。

  把老师比作“园丁”,已成约定俗成的说法。而这,也跟“学生是祖国花朵”的比喻相对应。用“导游”替代,有违人们的表达习惯。

  再者,“园丁说”旨在颂扬老师们的勤劳和无私奉献,而非钻牛角尖,去生拉硬扯出某些寓意。说园丁修剪掉枝丫是扼杀天性,为什么不换个思维,把它视作是“剪掉孩子人性中的缺点”,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更何况,学生天性被扼杀,跟这称谓无关。因教育沉疴未去,就怪责于老师的一个称谓,委实不合理。 □包黄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