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3:星期五周刊·写字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23:星期五周刊·写字板
上一篇

温柔的巨人(上)

2013年09月1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光影散记】

  □白睿文(美国学者)

  这是一篇很早就想写但一直无法完成的文章。1995年的冬天,我转学到新泽西州的罗格斯大学。罗格斯分好几个校区,我当时的宿舍在布希校区。这个校区以理科为主,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所有的课程和活动都在最核心的大学大道校区。对布希校区没有多少可以回忆或留恋的地方,只是那是我认识曹钧的地方。

  有天晚上,从大学大道坐校车返回布希,去学生餐厅用餐。餐厅是吃到饱的自助餐式,有一位服务员是从中国来的,在拿菜的时候我会偶尔跟她聊聊天。她总是非常热情,而且很喜欢跟学生聊中国。当时我学汉语也非常积极,一直在找机会跟人“侃”。那天晚上,看到餐厅的那位中国服务员正跟一个高个子聊天,从他的衣着和讲话知道他是中国来的留学生。应该是那位老服务员介绍我和曹钧认识的,后来我们就坐下来一起吃饭。

  我跟曹钧是一见如故。虽然他比我大六岁,比我高出好几头,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但我们聊得很开心。从外表看,曹钧最大的特质就是“高个儿”,大概是我见过的最高大的中国人,他带一副眼镜,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腮帮子有点红润。曹钧本科是在北大学物理化学,之后来美深造,在罗格斯攻读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博士学位。当时,他父亲在上海开药房,妹妹在波士顿读书,太太JJ在芝加哥读博士学位。美国朋友都习惯叫他Jim,他的性格是那么的开朗。到现在我依然记得每当在一起,曹钧总会伸手轻轻拍拍友人的肩膀,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那么多年以来,我再也没有遇上第二个人能带给朋友这种灵气。有一次,他告诉我很多国内的朋友都称他Gentle Giant(温柔的巨人)。

  时间久了,我跟曹钧经常在学生餐厅一起用餐,并且发现他的研究室就在我宿舍的后面,有时我就会到研究室找他玩。现在想起来有点奇怪,一个20岁的文科生跟一个26岁的生物学博士突然结识,变成了要好的朋友,但的确是这样,而且非常自然。我们见面就会谈文学、中国、美国、人生。

  曹钧几次请我到他跟人合租的房子吃饭,他做的麻婆豆腐辣得让人嘴唇发麻,但印象最深的是他恶劣的住房条件。他租的是一间地下室,跟他同住的有好几个中国留学生,不少人都要打地铺,天花板低到曹钧要弯着腰才能走路。那种生活条件还不如许多国内的大学宿舍。有时候曹钧晚上来我宿舍,我们就听听音乐,从崔健和中国的摇滚乐到凯斯·杰瑞特的钢琴独奏。讨论文学的话,我们会经常谈鲁迅、王朔和很多现代作家。当时曹钧正迷恋王小波,他好像特别欣赏《沉默的大多数》和《黄金时代》。我绝对没有办法想象,曹钧会跟小波一样,也会面对英年早逝的命运。

  (未完待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