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评论周刊·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评论周刊·专栏
下一篇

如何处罚作弊

2013年09月1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制图/师春雷

  ■ 大学小言

  作弊不是一所大学的问题,整个教育系统,从校领导到教授到学生,确有很多人违规而不受到惩罚,这就难怪作弊之风愈演愈烈。

  □陈平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几年前,刚到香港中文大学教书,碰到老朋友李欧梵教授,被劈头盖脸地批了一通:你们北大怎么搞的,学生这么差,而且不懂规矩。李教授原在哈佛教书,那年受命主持香港中文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对该中心招收的学生很不满意。这里有教学宗旨与学生期待的错位,也与中心刚成立招生不太理想有关。新生中有北大毕业生,最初被寄予厚望,没想到更糟糕。

  所谓“不懂规矩”,是指该生完全无视学术伦理,第一次作业抄袭,被警告;第二次作业还是抄袭,这让李教授觉得不可思议。一周后见面,我问怎么处理,李教授还是气哼哼的:“没什么好商量的,退学。居然还来讨价还价,问能不能给出具曾在中大就读的证明,莫名其妙!说好了,若再纠缠,不是退学,是开除。”虽说该生并非来自北大中文系,我还是觉得很丢脸。李教授的判断是对的,那学生已经习惯成自然了,不觉得这么做有多严重。

  今年四月,应邀参加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谈及当今中国大学抄袭成风,我说到,即便普遍推行机器检测也没有用,因学生会抄那些尚未进入数据库的,比如说书籍没进入、新中国成立前的报刊没进入、港台的杂志也没进入,更不要说外文杂志无法检索了。事后有朋友半开玩笑,说我不该把后壁打穿,弄不好成了传播抄袭经验。

  其实,关键在于学术伦理的教育,以及对于违规者的惩戒必须非常明确。年初哈佛大学爆发学生集体作弊,据美国媒体报道,经过一番调查与甄别,125名涉及此案的本科生中,超过一半被强制停学,剩余的或留校察看,或被认定没有问题。这只是本科生必修课的期末作业,属于开卷考试,学生的过错在于过多地“互相借鉴”。这种小儿科的作弊,在中国大学里比比皆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可哈佛大学为防微杜渐,竟采取壮士断臂的方式,极为严肃地处理了此事。我在节目中谈及:任何一所中国大学,如果面临同一状态,都不会采取如此强硬措施。除了不觉得这有多么了不起,还因为校方会考虑社会影响,且担心学生抗议,万一有哪个想不开跑去跳楼,校长你怎么办?

  北大原本规定,若在考场上作弊,被抓住了,取消此门功课的考试资格,这将导致毕业时拿不到学位。后因“于法无据”,改为取消本次考试成绩,允许第二年重考。考试作弊不是好事,这谁都知道;可只要作弊的收益大而危险小,就必定禁而不止。相信“法不责众”的中国人,于是容忍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作弊行为。很多人甚至认为,别人都作弊了,你不作弊你吃亏。这不是一所大学的问题,整个教育系统,从校领导到教授到学生,确有很多人违规而不受到惩罚,这就难怪作弊之风愈演愈烈。

  相对于中国大陆,香港各大学在处理学生作弊方面,明显要严厉得多。这也是李教授面对此案时得以快刀斩乱麻的缘故。要是在大陆,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当事人纠缠不说,还有很多乡愿前来说情:“何苦那么认真呢,不就是一篇作业(或论文)嘛,让他/她再交一份就是了。”以我长期在北大教书以及短暂从事行政管理的经验,很多教授不是不知道学生在作弊,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万一有人揭发,或实在纸包不住火了,也倾向于“内部解决”。表面理由是爱护学生,实际上是怕给自己惹麻烦。

  香港学生中,有聪明的,也有笨拙的,但照我的观察,无论闭卷考试还是大小论文,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立完成。不是说他们的境界特别高,而是从小生活在法治社会,深知作弊的代价有多大,不值得为此冒险。(25)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