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伦敦外,世界上主要收取拥堵费的国家和城市还有新加坡、斯德哥尔摩和米兰。新加坡从1975年开始收费,开拥堵费之先河,而斯德哥尔摩则是拥堵费效果最好的城市,因为该城市规划者在收费的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绿色能源。拥堵费在改善交通的同时也面临争议,例如拥堵费短期效果不错,但长远效果尚不清楚。究竟拥堵费能帮大都会城市摘掉“堵城”的帽子吗?
新加坡 最早收拥堵费的国家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早征收交通拥堵费的国家,早在1975年就开征了拥堵费。当时收费是采用人工方法,随着技术改进,1998年9月开始实行公路电子收费系统,也使得新加坡成为第一个利用电子系统征收拥堵费的城市。
在新加坡,拥堵费收费非常迅捷。市中心或某些主要公路、快速公路上都设有电子公路收费闸门,目前这种闸门一共有70座。
新加坡要求每辆车内都装有一个车内读卡器,车主将储值卡插入读卡器,车辆从闸门下通过时,就会被自动扣除拥堵费。如果储值卡中余额不足,车主将会在两周内收到罚款单,除补交拥堵费外,还要交10新元罚款。如果一月内都未交罚款,就有可能面临最高1000新元或拘禁一个月的处罚。
至于收费标准则取决于通行路段、时间以及车辆的种类。交通管理局将每一座闸门收费标准都标注出来公布在网上。此外,他们也会根据流量不断调整收费标准,以确保交通顺畅。去年底调整一次,今年8月又调整一次,最新收费标准是从8月5日起生效的。
新加坡有85万辆各类车辆,其中24%需要每日缴拥堵费。根据官方数据,新加坡在2010财年收取1.59亿新元拥堵费,2009年收取1.49亿新元,这部分资金进入国库,其使用受到严格监督。
在民意调查中,新加坡征收拥堵费一直面临争议,但也确实改善了交通,据交管局数据显示,自从征收拥堵费以来,高峰路段车辆减少了25000辆,平均车速提升近20%。
斯德哥尔摩 效果最好的拥堵费
2007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以全民公决方式确立拥堵费政策,并从2007年8月1日起实行。斯德哥尔摩被认为是拥堵费效果最成功的城市,因为其在收费的同时大力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并形成绿色出行概念,可谓以拥堵费为辅,以改善为本。
在正式收费前,政府先进行了7个月收费试行期,并购置近两百辆大巴加强公交,开辟大量自行车通道,设置了众多的自行车停放设施。
得知要收费时,斯德哥尔摩市民开始非常反对。不过收费后通行顺畅让支持者越来越多。当收费试行期结束后,大家再也不能忍受拥堵的日子了,于是,拥堵费制度确立下来了。
斯德哥尔摩收拥堵费也是自动完成的,在监控点公路上方装有电子识别装置,能够自动识别过往车辆的车牌号,并准确记录下来。缴费则是通过公路管理局,每月将账单直接给车主。如不按时缴纳拥堵费,车主就面临500瑞典克朗的罚款。
斯德哥尔摩市管理机构认为,收费措施实施以来,城区内行驶的机动车数量减少了22%,同路程车辆行驶时间缩短30%,碳排放量也相应减少。
在限制人们开车进城的同时,市政府致力于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使用清洁能源,便利的公共交通被认为是征收拥堵费的必备因素,目前,68%斯德哥尔摩人步行或者骑车上班。
米兰 最一波三折的拥堵费
米兰是世界闻名的时尚之都,其征收拥堵费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米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交通拥堵带来的污染不利于保护该市的名胜古迹,米兰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征收“生态通行费”。从去年1月16日起,米兰市政府决定用拥堵费“C区(米兰市区)项目”,取代2008年开始征收的“生态通行费”。
在拥堵费实施后的6个月时间内,米兰市中心车辆减少了34%,就整座城市而言也减少了7%,但民众依然反对征收拥堵费,因为这将给车主增加负担,C区的停车场、商圈都受到影响。为此,一家停车场将米兰市政府告上了法院,要求停止征收拥堵费。去年7月,法院裁定停车场胜诉,于是这项计划一度被中断。
不过后来政府还是扳回一局,法院再次做出决定,C区计划继续,但和市民之间达成一定妥协,例如,每周四免费时间从晚上7点半提前到了6点。
今年3月底,拥堵费政策正式批准,现在进入米兰C区的43个入口都装有电子摄像头,可以记录下车辆的通行信息。
去年,拥堵费净收入达1300万欧元。所有收入都被用于改善公共交通,比如投入到地铁、地面公共交通网络以及自行车道等。
B06-B07版撰文、资料整理
新京报记者 高美
新京报制图/赵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