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产能过剩问题只能交给市场来解决

2013年09月1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宏观大势

  公共部门需要做的是运用标准技术法规来监管行业,加强环保能耗安全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社会性监督以及过程监管。对于产能过剩行业,要积极创造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让企业更多地利用资本并购等手段实现产业转移。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日前在第五届中国制造业年会上透露,国务院关于产能过剩的方案行将出台,大幅度减少行政干预,规范市场准入将成为政策的亮点。

  治理产能过剩,并不是今天才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一次投资过热都会带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它也成为政府经济调控中一个重要的方向。但是,20多年来,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产能过剩现象却陷入了一个怪圈,政策收得紧一些见到一点效果,政策松一些产能过剩的问题随之凸显出来。究其原因,在GDP指挥棒的驱使下,地方政府对于产能扩大的热情比企业更高涨,使市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预警作用失灵。

  因此,此次即将出台的治理产能过剩方案,要求大幅度减少行政干预,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目前,中央政府正在大力推进以简政放权为目标的行政职能改革,并已经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项原来集中于中央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审批权。在减少了行业干预政策以后,企业就不必再把经营目标集中于政府,而是必须集中于市场,用市场机制来决定企业的投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方案在要求减少对企业投资活动的过度干预的同时,还以市场准入为条件,要求地方对现有未通过审核的大量产能进行规范化治理。这实际上是将治理产能过剩的权力依然交给了地方政府。在我国,很多行业都有准入机制,现在虽然正在对此进行改革,扩大民营资本进入投资领域的大门,但是,这依然是由行政力量在管理市场。这种由行政控制市场准入的机制,很容易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公共部门难以彻底放权,而它背后反映的是权力对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够放心。但是事实早已证明,政府的眼光并不比企业来得更高明,当行政决策代替了市场机制以后,最终的结果便是遭到“市场的报复”,产能过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当然,用市场的力量来治理产能过剩问题,这并不是说公共部门可以在市场上当“甩手掌柜”,而是说应当改变旧有的行政审批观念,不再利用手中的审批权干预市场,这不仅要求公共部门抑制新批投资项目的冲动,更要求其不再利用准入机制来限制一部分企业的进入。公共部门需要做的是运用标准技术法规来监管行业,加强环保能耗安全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社会性监督以及过程监管。对于产能过剩行业,要积极创造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让企业更多地利用资本并购等手段实现产业转移。

  □周俊生(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