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经济新闻·纵深(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0:经济新闻·纵深(二)

杨嘉兴:有了细则才不会“瞎折腾”

中国首家民营金融机构创办者杨嘉兴表示,在设立民营银行一事上,他曾因没有细则走了“弯路”

2013年09月1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资深民间金融人杨嘉兴。对方供图

  回顾这一生的“民资银行”梦,杨嘉兴说,“我为此曾身心俱疲。说实话,我现在没有当年的热情了。”

  今年67岁的杨嘉兴的梦想,就是能“在中国办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资银行”。

  早在1986年,杨嘉兴就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民营性金融机构——温州市鹿城城市信用社。在1997年,这个信用社被“收编”。

  2012年的温州金改落地,随后银监会出台鼓励和引导民资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再次唤醒了杨嘉兴的民资银行梦。

  他和团队按照银行法和公司法的要求积极准备材料,并宣布20亿元的筹资计划,但这个“温州农村发展银行”最终未能成功。

  “当地银监局曾打电话告诉我材料审批通过了,但是,最终因监管部门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我们的精力白白浪费了。”杨嘉兴说,今年离民营银行又近了一步,但是空有政策的东风还不够,还要明确风险,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与监管标准。

  今年筹资额降至5亿

  新京报:有消息称银监会允许在温州设立一家民营银行?

  杨嘉兴:我听说了。现在一批金融界的人士、全国各地的商会、海外华人都在跟我联系,但是,我们过去搞了几年了,都没有搞成功。现在如果有一个名额,监管部门允许我们申报,我们会积极准备。

  新京报:多年的愿望就要成真,你激动吗?

  杨嘉兴:没有,我已经没有当年的热情了,但是我的团队里其他人还有这份热情。

  新京报:你们做了哪些准备呢?

  杨嘉兴: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具体的申报条件和标准,所以,我们不会像原来那样瞎折腾,搞来搞去没有成果。但是,我们团队也在商量筹资额、参股比例等事宜。

  新京报:去年你把所有的申办材料都撕毁了。

  杨嘉兴:都撕了。去年因没有标准和实施细则,我们折腾了半天,都白白浪费了。如果今年有实施细则和标准,我想我的团队会达到这个要求。

  新京报:去年申办时花了多长时间?

  杨嘉兴:前前后后有一年多。

  新京报:今年还是打算筹资20亿元吗?

  杨嘉兴:今年不会再是20亿元,肯定会比20亿少。去年是去年的形势,我们当时打算做全国性的民营银行。今年打算搞一个区域性的民营银行,慢慢把它做大做起来。

  新京报:今年打算筹集的具体数额是多少呢?

  杨嘉兴:大约5亿元。今年我们很慎重,因为民营银行把信用树立起来比较难,需要几家有实力的大企业与众多中小企业一起参股,把银行慢慢做起来。同时,我们考虑了风险因素,国内没有此类为银行担风险的保险机构,我们可以从国外购买保险,以对抗风险。

  新京报:这5亿元资金从何而来?

  杨嘉兴:来自我的团队,比如中小企业、全国商会、国企团体、海外华人等。

  新京报:去年申办的民营银行叫“温州农村发展银行”,今年还会继续叫这个名字吗?

  杨嘉兴:不一定,也许会叫区域性的金融服务社或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对大的民营银行没信心

  新京报:20亿元与5亿元的区别在哪儿?

  杨嘉兴:去年筹集的20亿元是准备设立全国性的民营银行,而今年的5亿元定位于区域性的规模小的民营银行。

  就温州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对大银行是没有信心的,做大的民营银行可能亏本,规模小的民营银行,风险好控制一些。

  新京报:为什么对大的民营银行没有信心?

  杨嘉兴:小的社区银行的风险容易防范和控制。

  比如注资20亿元设立民营银行,其风险大于5亿元资本金设立的小银行。在5亿元资金设立的银行里,拿2亿元做融资,按照1:5或1:10的财产作为保证。其余3亿元承担票面额的风险。而如果是20亿元设立的民营银行,其所需的财产担保更多,其承担的风险也更大。

  新京报:为什么用这种做法?

  杨嘉兴:我们是按照私募资金管理的办法来做的。如果有效益了,放贷的钱会有15%的收益;如果亏损了,本金可能要亏掉,后续还需要一些赔偿。

  只设立一两家民营银行是没用的

  新京报:为何温州需要设立民营银行?

  杨嘉兴:温州在全国是标杆性的金融改革试验区,尤其是面临以民间借贷危机为代表的金融风波,因此,有必要在温州设立民营银行去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但是,温州的金改成效甚微,今后步伐应该再快一些,迈的步伐再大一些,仅靠政府出面解决债权债务危机是不行的。

  新京报:那该如何做?

  杨嘉兴:政府应该允许设立民营银行,而设立一两个民营银行是没用的,要多办一些民营银行,加强监管,控制风险即可。监管部门多派人严格监管这些金融机构,把风险的防范、条件、监管标准等写清楚,明确用什么财产抵押来保证资金安全,就可以大规模设立。

  新京报:在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时,要承诺风险兜底,对民营银行来说是否压力太大?

  杨嘉兴:允许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我认为应该按照以前城市信用社的那种办法,明确风险,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同时,我们打算在国外找保险机构,对抗风险。

  即使只有一个名额也会去争取

  新京报:目前,具体标准和细则还没有出来,有何期待?

  杨嘉兴:在没有标准和细则的情况下,我们去年瞎折腾,最终失败了。

  今年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标准估计要在11月份的三中全会之后才会有眉目。我们目前只是前期准备,并没有把材料上报给银监局,因为没有进一步的细则和标准出来,盲目行动只是“瞎折腾”。

  新京报:你去年在申办时准备了哪些材料?

  杨嘉兴:要按照银行法、公司法的要求去准备材料和申报。

  去年因为想做大,具体准备了公司章程、实施细则、可行性报告、参股方案等材料,但是,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不想做大的银行,只想做小一点的民营银行,把小银行做好。

  新京报:具体的申请流程是什么?

  杨嘉兴:一般是去当地银监局申办,如果审核通过,再去办理下一步流程。不过,去年银监局告诉我审核通过了,但是,最后却没有任何结果。

  新京报:所以,实施细则和监管标准很重要?

  杨嘉兴:对。今年6月份国务院释放信号,鼓励民间资本建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但是,要确定民营银行自担风险、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等标准,如果银监会没有这个标准,就允许我们上报材料,那我们也会很规范地报上去,但是,不会有结果的。

  新京报:若如媒体报道那样,温州只有一个民营银行名额,你还会申请吗?

  杨嘉兴:如果只有一个名额,我和团队要看它的准入条件,我们一定会争取。

  但是,如果真的只有一个名额,肯定会给某一个人或某一家企业的,像我们这样自发搞起来的是不会被批准的。

  新京报:你现在比较担心你的团队努力了,却不会批下来?

  杨嘉兴:是啊,白白浪费精力。去年就有人打招呼说,你不要瞎折腾了。今年我们还看不清楚,一边筹备一边等待。

  真正的民营银行是大家都有自主权

  新京报:你心目中的民营银行,是什么样子?

  杨嘉兴:真正的民营银行是大家都有自主权、发言权,持股超过1万股的股东还具有表决权,通过选举产生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等,谁有能力谁去做管理者,而不再是谁的钱多谁去做管理者。

  新京报:民营银行如果放开,对现有的银行格局会有何改变?

  杨嘉兴:会打破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明确做,加强监管,风险把握住,完全没问题的,中国应该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机构。

  新京报记者 金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