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5:书评周刊·书情

中秋读诗·诗集关注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俞心樵诗选》 作者:俞心樵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8月

  诗人俞心樵早已疏离于诗坛,但他仍然在江湖打马。俞心樵1968年出生于福建,祖籍浙江绍兴,为人熟知的诗歌有《最后的抒情》、《渴望英雄》、《墓志铭》等,他的诗歌在民刊、网络上多有流传,《俞心樵诗选》或是他唯一正式出版的个人诗选。

  俞心樵的诗歌,写作时必如狂风暴雨,面对时代席卷而来,看似气势磅礴,不容置疑,但其间亦有多情、痛楚、欢快、豪气、忧伤,落在纸面,则如春风化雨,读之涤荡身心。在诗中,他写道:“现在我就要离开你 很远很远/我对你的爱将更深更辽阔/我就要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去爱你/在那里道路通向我的血脉/在那里我和天空平等相处”。那个“更安全的地方”,是否也是无人理睬的地方?俞心樵的诗歌拥有八十年代风云的特质,阅读他的诗歌的感受,“心焦”之名可以概括,对于诗人自身,也只有在诗歌之中才能安放心灵。

  《我们身上爱的森林》作者:(叙利亚)阿多尼斯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阿多尼斯诗选

  译者:薛庆国/树才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在希腊神话中,阿多尼斯是个“万人迷”。在当代国际诗坛,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也是一个“万人迷”,他享有世界声誉,在华语世界有大批拥趸,“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已成为滥觞之句。近年来,他还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我们身上爱的森林》这部诗集,是阿多尼斯诗歌写作的又一次追求,他力图还原诗歌最本真的模样,呈现种种纯美、圣洁、动人,引导读者回到自身,深入内心去寻找自我,发现自我,鼓励他们追求梦想,同时向世界发问、求解。在这个过程中,诗歌不是一次掩卷忘言的阅读,更像是一种探索。

  这是一种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探索,诚如译者薛庆国在推介阿多尼斯时所写的:“新诗应该表达对人生、社会的全新认识,其核心是探寻、撄犯:探寻未知和未来,撄犯落后的文化与社会制度。诗歌不会取悦大众,但也不高高在上,孤芳自赏,它旨在激发读者自由、革新与进步的能量,为他们照亮新的天际。”

  《北欧现代诗选》 作者:(芬兰)索德格朗 等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译者:北岛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北岛1987年就翻译出版了《北欧现代诗选》,二十多年来数次修订出版,经过岁月的洗礼,变成了时间的玫瑰。现在,这部诗选收入到“新陆诗丛·外国卷”。

  《北欧现代诗选》精选了两百余首诗作,涉及五十九位诗人,他们来自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冰岛等五个国家,其中既有已经作古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尔·拉格克维斯特、哈里·马丁松,也有活跃在当今北欧诗坛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诗集还介绍了对北欧诗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却一直在人们关注之外的诗人及其作品,如芬兰的索德格朗、冰岛的斯泰因·斯泰纳尔等。北岛曾旅居北欧,对其诗歌的精髓深有把握,曾在译序中对北欧五国现代诗歌的流变做了细致梳理,并得到了汉学家的帮助,可以说是“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产物”。

  《在春天走进果园:来,让我们谈谈灵魂》

  作者:(波斯)鲁米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译者:梁永安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鲁米是十三世纪伊斯兰教苏菲派圣哲,他不但在宗教修行上富有成就,而且在波斯文学史上享有极高声誉。不过,他重回人们的视野,则要仰仗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人对灵性思想的寻求,从那时起,鲁米成为了当代美国最受欢迎的心灵诗人。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当年为“国际鲁米年”,以纪念他出生800周年。

  这本书是鲁米的心灵语录,爱是其中的主题。在书中,鲁米跳脱纷扰俗世,直抵人心与灵魂,亲近我们内心原本具有的东西,并由此得到内心的自由自在。有评论者认为,这在中国老庄思想中可以看到,在印度的宗教思想中看得到,还可以在基督教的世界里看到,“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共同真理”。这时候,我们需要以第三只眼来看世界,诚如鲁米所说:“闭起双眼,以第三只眼睛观物,伸出双臂,要是你希望被拥抱的话。”

  《水的空白》 作者:(罗马尼亚)马林·索雷斯库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高兴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索雷斯库以反叛者的姿态登上罗马尼亚诗坛,他的诗歌让人感觉亲切和自然,“亲切到就像在和你聊天,自然到没有一丝做作的痕迹”。经由自然和朴素而抵达的深刻,索雷斯库确定了他的独特,为他赢得极高的声誉,使他成为罗马尼亚代表性诗人。

  索雷斯库的诗歌题材极为广泛。爱情、死亡、命运、瞬间与永恒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世间的种种荒谬、内心的微妙情感等等都是他常常表现的主题。译者高兴认为:“自由的形式,朴素的语言,看似极为简单的叙述,甚至有点不拘一格,然而他会在不知不觉中引出一个象征,说出一个道理。表面上的通俗简单时常隐藏着对重大主题的严峻思考;表面上的漫不经心时常包含着内心的种种微妙情感。”索雷斯库自己也曾说:“诗歌的功能首先在于认识。诗人必须与哲学联姻。诗人倘若不是思想家,那就一无是处。”这一本《水的空白》,正是这样诗歌、哲学联姻的看起来朴素却又意味深长的佳作。

  《钟摆下的歌吟》

  作者:(俄罗斯)古米廖夫/(俄罗斯)阿赫玛托娃/(俄罗斯)曼德尔施塔姆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译者:杨开显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阿克梅派诗选”,该流派诗歌单独结集出版尚属首次。阿克梅派是20世纪初俄国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古米廖夫、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等,他们企图革新俄罗斯象征派诗学,提倡“返回”社会现实,注重生活细节。阿克梅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原则,拒绝对眼前社会进行批评,主张通过对人的意志、本能的启迪使人逐渐“完善”。

  古米廖夫是阿克梅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他的诗歌形式壮美、色彩斑斓,阿赫玛托娃的诗歌是抒情诗的瑰宝,既呈现柔弱、不安和孤寂,又饱含悲悯、同情与爱,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则是庄重典雅的,其中有一股悲剧意识挥之不去。在极权国家的铁蹄下,三人的诗歌与人生相互说明,三人命运悲惨,他们的诗歌却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光。

  《世俗的圣歌》 作者:(尼加拉瓜)鲁文·达里奥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赵振江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这本书收录了《蓝》、《世俗的圣歌》、《最初的旋律》、《蒺藜》、《秋声》等诗歌。作者、尼加拉瓜诗人鲁文·达里奥生于1867年,是拉丁美洲文学现代化发展中影响最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在拉丁美洲影响巨大,而且对于整个西班牙语诗歌的革新和进步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他所代表的现代派的文学创作,也是西班牙语诗歌发展史上的分水岭,他被誉为拉美现代主义文学的旗手。博尔赫斯十分推崇达里奥,自认是他的传人。

  有学者提出,“达里奥是现代主义诗人,同时也是充满矛盾的诗人:他住着简陋的房子,诗中却是豪华的宫殿,贫困简朴的生活与作品中的豪华雅致相矛盾;爱国的思想与艺术上的逃避现实相矛盾;对贫苦的底层人民的同情与羡慕豪富、赞美上流社会的诗句相矛盾;坚持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但又自认为是不值得效法的无规则美学的矛盾。这些矛盾是拉丁美洲民族文学曲折的发展道路的反映。”

  《避雷针让闪电从身上经过》 作者:周伟驰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与周伟驰这个名字相关联的,读者所知的,恐怕大多是他以基督教为探讨对象的学术研究,还有他的译诗工作。在诗坛,周伟驰低调而耐心十足。在生活中,周伟驰则被认为是一个“集各种美德于一身的人”,因为他“才华横溢,工作勤奋,温和善良,感情深沉,对朋友体贴,不吝称赞”。外部形象、诗歌、生活,三者一体,似乎才可以认识周伟驰,也算是读一个低调诗人的诗集的必备。

  这部诗集收录了周伟驰从1982年到2010年写作的诗歌,“如果从1982年第一首‘少作’算起,到今年我竟然断断续续写了三十年了——这些诗句足以构成‘一个人的心灵史’。这本诗集可算是这‘一个人的心灵史’的前半部。”对于他的诗,诗人雷武铃评价说:“广阔、自由、充沛,这是伟驰诗歌给我印象最深之点。作为诗人,他是我们时代尤为罕见的综合性诗人。他可以自如地出入各种风格和题材。”

  本版撰文/新京报记者 吴亚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