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成书介绍
| ||
| ||
|
□陈庆庆
田家英十分倾慕谭嗣同的人品和骨气,为了纪念他,特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小莽苍苍斋。
外公田家英原名曾正昌,四川成都人。他16岁赴延安参加革命,26岁担任毛泽东主席的秘书。小莽苍苍斋是外公的书斋名,这一斋名来源于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书斋名——莽苍苍斋。“莽苍”,语出《庄子》,为草碧无际之状,有天下一统之概也。外公十分倾慕谭嗣同的人品和骨气,为了纪念他,特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小莽苍苍斋,并解释说:“‘小’者,以小见大,对立统一。”
外公一直对清史具有浓厚的兴趣。为了收集资料,外公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就十余年不辍地蒐集清代学者墨迹,至上世纪60年代,其收藏已具规模,成为个人辑藏清儒翰墨之最。这些藏品的时限从明朝末年至民国初期,跨越300余年;涉及的人物有学者、书家、官员、文士,约500位;除了中堂、楹联、横幅、册页、手卷、扇面等形式的清人墨迹,还有大量清代铭墨、铭砚和印章。
浏览外公的收藏,仿佛在阅读一部清代历史文化的长卷:这里有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傅山、朱耷等人的中堂,也有明亡仕清的钱谦益、吴伟业等人的条幅;有乾嘉时期吴派钱大昕、赵翼和皖派阮元、王念孙等人的书札,也有桐城派鼻祖方苞、姚鼐等人的手卷;还有1840年鸦片战争后改良主义先驱龚自珍和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墨宝。
外公为了收藏活动曾治印数枚,如“家英辑藏清儒翰墨之记”、“家英所藏清代学者墨迹”、“成都曾氏小莽苍苍斋”等。遇到特别钟爱的藏品,他会认真仔细地钤盖上收藏印章。这些印章印证了他的收藏方向,也让后人看到了他对收藏的挚爱。
■ 书籍信息
在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资助下,《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简称《书札》,)一书付梓出版了。陈庆庆说:“我作为小莽苍苍斋后人,看到这部装帧古朴精美、凝聚了三代人心血的图录,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揭示学者内心世界、展现学者生活图景,是小莽苍苍斋藏札的重要内容。从这些书札中,我们可以看到学者间的真诚交往;可以体会他们的雅致情怀;可以感受他们的舐犊深情;可以体验他们的艰辛仕途;还可以感同身受他们的拮据生活和病痛之苦。这些书札中记载了许多鲜活的、不可多得的片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除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外,小莽苍苍斋藏札也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小莽苍苍斋藏札中,我们可以寻觅到许多清代以书法著称的名家身影;我们可以欣赏到十位清代状元的墨宝,可以饱览大量清代学者的手迹。
小莽苍苍斋藏札还保存了清代文人学者书信往来的书写格式和行文习惯。这些格式和习惯的背后,隐含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之美。
父辈的整理
“文革”伊始,田家英蒙难。小莽苍苍斋藏品被封存于中南海内,侥幸躲过了社会上“破四旧”的劫难。
1980年初,随着外公平反昭雪,藏品回到了家中。我的父辈们怀着将外公付诸心血的文化事业传承下去的使命感,开始了对小莽苍苍斋藏品的整理工作。
1987年底,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小莽苍苍斋藏品进行了历时半年的鉴定。认为这批藏品“具有研究清代历史与书法艺术这两方面的重要价值”,外公“集中保存这批文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次年,为弘扬学术、纪念外公,我家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合作,开始编辑《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选集》,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担任该书的主编。我的母亲、姨妈和姨夫与历史博物馆的专业人员一起,按照史先生的指点,往返于京城各大图书馆,翻阅古籍,搜寻资料。
在没有电脑网络查询的条件下,完成了释文、作注、撰写人物小传等工作,难度极大。历时八载,《选集》终于1995年出版。父辈们在从编辑工作中学得文史知识的同时,对外公的收藏活动有了感性认识,逐渐感悟到他的人品存养、文化性格和他的收藏境界。
我的姨夫从事文物工作,他最早从专业的角度思考如何充分体现外公收藏的体系、价值和水准,提议把小莽苍苍斋藏品编成大系。在他的主持下,全家共同担纲,又经三年努力,出版了《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选集(续集)》。两部书的问世,受到专家学者和收藏爱好者的好评,认为对研究、收藏清代文人墨迹有重要参考价值。
从1999年始,父辈们又着手整理小莽苍苍斋藏品的精华——清代学者书札。我的母亲配合历史博物馆退休专家周铮先生,进行了录文核校、查寻资料、撰写小传的案头工作,她像外公一样,把工作之余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其中。母亲说,一种和外公一起,完成一项文化传承大业的责任感,始终伴随着她,支持她锲而不舍地将这项工作做下去。
我们的努力
田家英十分重视对近代启蒙先驱和维新改良诸君墨迹的收藏。学者内心世界、生活图景,是小莽苍苍斋藏札的蕴藏的风景。
我们发现,外公在收藏这些书札的同时,已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考证。如将赵翼、王念孙、章学诚、汪辉祖、武亿、江声、洪亮吉等11人写给孙星衍的书札合为一集,订为《平津馆同人尺牍》;把钱大昕、翁方纲、彭绍升、阮元、梁章钜、石韫玉等19人写给钱泳的信汇聚一册,题名《梅华溪同人手札》;对于零散的学者书札,则根据内容以时间为序,分为甲、乙、丙、丁四编和文苑上、下两个附编。
外公十分重视对近代启蒙先驱和维新改良诸君墨迹的收藏,特意将冯桂芬、王韬、汪康年、郑观应、杨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书札汇集成册,并在封面标注:“此册所收乃晚清输入新思想者”,以备做专题研究时查找。展阅这些书札,我们仿佛置身那个时代,感受到清儒翰墨之气。
我们在父辈对书札释文的基础上,对小莽苍苍斋藏札进行了整体梳理和研究。外公研究问题讲求系统化、体系化,为了探究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他常将与问题关联的事物按年代排序。收集清人墨迹,外公亦是如此。我们也遵循了外公的方法,将书札按作者生卒年代排序,这也成为《书札》一书的成书体例。
经过整理和编辑,《书札》收录了小莽苍苍斋藏全部清代学者书札,共计600余通,涉及清人330多人。这批藏品的时限,上溯至清康熙五年,下止于民国初期,跨越250余年之久。内容涉及对国事吏治的评议、艰难生活的记载、文人交往的描述、学术探究、典籍整理、修志续谱、雕版印书等等的讨论。其深厚的内涵,集中体现了外公的收藏初衷,是小莽苍苍斋藏品中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审美价值最为丰富的一部分。
在小莽苍苍斋藏札中,我们还可以读到这样的内容:汪辉祖在致孙星衍的信中记述了自己在史学领域取得的成果;徐松致张澍的信阐述了《西夏姓氏录》的几点不足;章学诚致信孙星衍,诉说了自己在武昌编写《湖北通志》的艰难。这是近代中国学术史的细节叙写。
本文题目取自谭嗣同诗《兰州庄严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