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中国新闻·时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4:中国新闻·时事
上一篇

维也纳金色大厅被国内企业炒作成“音乐圣殿”;一些地方花重金送人登台,今年已有130多个文艺团体和个人登台

金色大厅非“圣殿” 只要给钱就能演

2013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2013年1月24日,一个来自中国某大学的合唱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资料图片

  近日网上爆料,今年以来,已有130多个中国文艺团体和个人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但真正的观众却寥寥无几。金色大厅成了这些“演员”们的“卡拉OK厅”。

  应该说,金色大厅在维也纳的音乐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的演出也不乏精品。不过,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媒体、机构和企业的热炒下,金色大厅俨然已成为“世界音乐圣殿”的代名词,仿佛只要登上这个舞台,就意味着个人或团体的音乐造诣获得了国际认可。然而,真实情况又是怎样呢?

  【释疑】 大厅是有偿活动场所

  细究起来,维也纳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建筑,而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楼中众多音乐厅中最大的一个,正式名字叫“音乐大厅”。因其内部装饰以金色为主,而得了“金厅”的别名。这里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每年由该乐团献上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在这里举行,随着音乐会影响的扩大,这座金碧辉煌的大厅也通过电视转播提高了知名度。

  1998年,中国中央民族乐团在这里成功举办了中国新春音乐会,成为首个登上这个舞台的中国音乐团体。金色大厅的名字也从那时起慢慢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到如今,这个名字已广为流传,甚至还被维也纳音乐协会用在了自己的中文网站上。

  当地人都十分清楚,金色大厅按照商业模式运行,与中国人心目中的“殿堂”相去甚远。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管理下,这里只是一座供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们切磋技艺、展示自我的有偿活动场所。只要交付场租,无论音乐素养高低,任何人都可享有在金厅彩排并演出的权利。

  【探因】 登台“镀金”性价比更高

  出现在金色大厅舞台上的中国团体和个人演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艺术水准极高,足以让“内行”的外国观众刮目相看;有的则实在不敢恭维。

  毕竟,对于部分腰包鼓起来的中国人来说,大厅两三万欧元的基本场租费并非高不可及。更何况,若以炒作为目的,相较于在国内接受培训或包装,登上金色大厅舞台“镀金”的性价比要更高。

  曾经去金色大厅演出过,这一“事件”会记录在以后的宣传简历中。这种虚荣心现在已经波及一些学生乐团和喜欢艺术的孩子们。为了去金色大厅,一些地方管理部门不惜投入重金把自己的地方艺术团送去展示;一些学校的乐团请家长自掏腰包自付路费和住宿费带孩子去金色大厅演出;国内一些机构还在金色大厅举行各种音乐比赛、青少年艺术节、老年艺术节,当然,凡参加这些艺术节和比赛的选手都要自掏腰包。

  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中旬,国内各类团组在金色大厅共租用场地27场,至少有133个院校和团体参加了在这里举办的各类音乐会和演出。

  【亲历】 厨师“听怕了” 不愿捧场

  记者曾亲历过一台这样的演出:台上的演员闭目昂首、自我陶醉;台下的观众进进出出、交头接耳,演出中还不时夹杂着孩子的嬉闹和手机铃声。

  有些演出则更像演员们的自娱自乐:一场上座率不错的演出,台上正唱着,台下观众却忽然少了一片,原来这是下一个节目的“演员”去候场。

  每年年初到春节前后,这种“奇景”更为常见。大量的中国音乐团体到金色大厅演出“新年音乐会”,金色大厅“生意兴隆”,前两年还出现过一天之内有两场“中国新年音乐会”的“盛况”。

  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李克辛表示:“很多中国乐团和艺术家在金色大厅的演出都是利用金色大厅的‘垃圾时间’,根本不在正式音乐季安排的场次中,且绝大部分都不对外售票,当地观众闻所未闻,当地媒体更不会报道。观众都是通过使馆和华侨商会等渠道向这里的华人赠票,靠‘组织’来的。因此,它已经成为华人华侨圈里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因为这种“文化活动”实在太频繁,连中餐馆厨师都“听怕了”,不愿来捧场。

  综合新华社、人民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