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纪念于光远,把握改革大时代的脉搏

2013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于光远这一代的经济学老前辈,虽在系统理论方面大都存在一定的时代性缺陷,但对大时代变迁的把脉却极其精准,也更多地介入到社会具体改革事务。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标志性人物,对于34年前掀开的改革开放新时代而言,于光远无疑是其中一个标志性人物。

  1915年出生的于光远,早在1942年就开始专业性的经济学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经济学家,1978年参与起草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讲话,可谓是我国当代历史极其重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于光远曾与陈翰笙、薛暮桥、杜润生并称“经济学四老”。而于光远于9月26日凌晨的逝世,使得曾经的“经济学四老”,当下仅剩下杜老仍然健在,他们均曾为改革开放序幕的拉开,提供过可贵的经济学理论支撑。

  以于光远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经济学家,虽没有接受过西方系统的经济学训练(张培刚除外),但是,凭借睿智和勤奋,他们仍然突破了当时的思维局限,用相对严谨的经济学理论,在意识形态冲突激烈的上世纪70年代,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济学正当性解释。

  不可否认,于光远这一代的经济学老前辈,在经济学的系统理论方面,大都存在一定的时代性缺陷。但是在对大时代变迁的把脉方面,他们却极其精准,他们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也更多地介入到社会具体改革事务,故而所取得历史功绩也更令人尊崇。

  在于光远这一代经济学前辈之后,董辅礽、吴敬琏、厉以宁和高尚全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代经济学家代表性人物。在治学态度上,他们与于光远这一代经济学家有相似之处,他们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并更多地进行实地调研,他们能够幸运地抓住人生中年的尾巴,在国门打开之后,恶补世界先进经济学理论,他们最为重要的经济学贡献,主要体现在价格改革和国企改革这两大领域。

  自此以降,则是以林毅夫、张维迎、樊纲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经济学家,他们大多于上世纪50年代左右出生,一般都在欧美名校经历过系统的经济学训练,故而他们的经济学理论与前两代经济学家相比,往往更为扎实。

  以于光远为代表的第一代经济学家,他们身上的许多可贵品质,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直接介入改革实务,必将长期值得后来者学习。因为不管经济学研究方向如何变化,经济学归根到底都是“经世济用”之学问。

  纪念于光远,他是改革开放大时代的背影,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杨国英(财经评论人)

  相关报道见A14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