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
又到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估计很多人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背上行囊远行。人为什么会喜欢行走?作家张洁在图文游记《流浪的老狗》中说,他们行走,是为了寻找。寻找什么,想来他们自己也未必十分清楚,也许是寻找心之所依,也许是寻找魂之所系。
针对“旅行中会带的一本书”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微信平台(微信号:ibookreview)进行了专题互动。本报特对网友回复进行了归纳整理,与大家分享其中的精华:
1 旅行游记类
@张佳楠:会带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
@まやか:我想我会带村上春树的游记或者随笔。
@air on g:最近带的一本书是赵玫的《博物馆书》,让心和身体一起去旅行。
@西蒙:旅行中会带一本Fodor's出版社的旅行指南。
@隐:曾在晚间回程列车上,静享单独座位,耳畔车轨摩擦声仿若背景音乐很有节奏。就着昏黄的灯光,读完了日本作家泽木耕太郎的午夜快车三部曲游记中的一本。若干年过去,书中的情节虽然印象不深了,但那时的感受始终铭刻:读者与作者同在旅行,有共鸣,很奇妙。
@Vera:我是一个骨子里不安分的女生,非常向往背包客的生活。于是大二那年一个人来到了河南,邂逅了北方的另一种情怀。我喜欢坐在火车靠窗的位置,这样摊开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旅行带的书基本是散文集或是旅行家写的旅行日记,仿佛里面的文字写的就是自己。
2 文学历史类
@小顺儿:带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狼君:上次旅行,带了野夫的《乡关何处》和木心的《素履之往》。
@小唐:去年独自一人去云南,带的是廖一梅的悲观主义三部曲《柔软》《琥珀+恋爱的犀牛》。在旅行的路上看剧本有种特别的感受,人生如戏,旅途亦如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而那次旅行,也出奇得顺利和美好。
@高志杰:我想在旅行中带着黄仁宇先生写的《中国大历史》。这本书用抽象归纳分析的方法讲述历史,带给我们另类的、难得的启迪,但文意内容也使我受抽象之苦。对此,我想借具体之物可消解之,大自然的美景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熊涛:旅行中带何兆武的《上学记》。
3 爱与信仰类
@过把瘾就死:我想我会带西班牙作家阿图洛·贝雷兹-雷维特《战争画师》吧,因为总也看不完。
@楼船夜雪:流浪(或旅行)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不属于这里,这里没有我必须面对的人和事,所以轻松。正因如此,人在旅行中比较容易超脱物欲、放下自我,比较容易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探寻。因此,旅行时携带宗教圣典很适宜。我自己会携带巴哈欧拉的著作。
@瓦妮莎的微笑:会带《万物有灵且美》。去大连旅游,其中一站是森林动物园。以前逛动物园就是走马观花,这次要多体会动物的情感,虽然不及书中的兽医那样对动物有那么多的爱和理解,自己多一点感情的投入也许会对小动物们有多一点的理解,尽量去感知它们的灵和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