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次发布慈善事业“蓝皮书”,协会性质的慈善组织将不再允许募捐
新京报讯 (记者闫欣雨)北京市首部《慈善事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昨日正式以“蓝皮书”的形式向社会发布,报告从首都慈善事业的现状、挑战、对策等八个部分做了全面总结,今后《报告》将每年出台一部。
此次,北京市民政局作为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责部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编写了北京首部慈善事业发展报告。
协会募捐将需成立基金会
《报告》显示到2012年底,全市慈善类社会组织达536家,从业人员达7951人,2008-2012年共募集各类款物共计76.22亿元。慈善项目从助医、助老、助残、助学、助困等传统救助领域,拓展到新农村建设、法律援助、残疾人创业培训、关怀外来务工人员等数十个慈善领域,受益人群已达5000多万人次。
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相关法规的缺乏、慈善公信力较低、专业人才缺乏等都成为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关于慈善方面的法规政策,北京市民政局慈善工作处处长程立岩表示,除了刚刚发布的《北京市慈善事业发展报告》,近期还将出台《北京市慈善事业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一个亮点就是今后协会性质的组织将不允许募捐,募集捐款的主体就是基金会,这是有法可依的,下一步这些协会的募捐可以通过成立基金会或者挂靠在基金会进行。
慈善从业人员待遇参差不齐
《报告》指出,目前慈善事业日趋专业化,但专业人员却十分缺乏,这受到慈善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发展前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个行业很难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专业人员,一些慈善组织的专职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陈旧,与慈善事业发展方向相背离。
从薪酬来看,程立岩称,国际上,从事慈善事业的人员薪酬很高。目前北京的慈善组织从业人员薪酬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低到不足千元。
《报告》显示,2008年起,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每年都对会员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内容涵盖了社会组织财务管理、非盈利组织管理、公益组织战略评估工具等,以提高慈善组织的整体工作水平。
■ 相关新闻
“12·3公益日晚会”将停办
2008年起,每年的12月3日被设立为“首都慈善公益日”,“12.3首都慈善公益日晚会”也每年举办一次,表彰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并现场募集善款。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程立岩表示,从今年起“12.3首都慈善公益日晚会”将不再举办,这是政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一个举措,因为晚会中的演艺、明星邀请、电视台制作等都需要费用的支出,这个晚会的资金,前两届是政府支持为主,从第三届开始是以彩票公益金的形式支付,每年平均花费300万。今年起晚会就不再举办,而将通过其他形式来展示北京慈善年度的情况,至于何种形式,目前正在积极筹划。
据透露,近期全市部分地铁站点还将设立慈善募捐站点,以提升公众对慈善的参与度。
新京报记者 闫欣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