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窥天下
只有美债市场不再是“唯一选择”,美债违约威胁才不会真正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不可承受之重。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国庆长假一过,中国金融市场的关注焦点就迅速从新兴市场的局部危机转向风声鹤唳的美债危机,而10月1日美国新财年开启后的政府停摆在媒体渲染下更加重了危机气息。10月8日,由于临时支付法案难产,美国政府关门进入第二周,接下来的10月17日,美国也将用尽债务发行权限。如果本月底前美国两党无法就债务上限调升达成一致,那么美债可能将出现有史以来首次技术性违约。
美债违约风险引起了海外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分别持有1.277万亿和1.135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的中国和日本,都对美国提出了避免违约发生的明确要求。
口头警告是必须的,但值得强调的是,美债违约本质上属于“不可置信”的威胁,实际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
其一,和经常发生的美国政府停摆不同,债务违约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一旦发生,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必将被立刻调降,美元资产将遭到恐慌性抛售,美国经济也将失去赖以支撑其长期增长的外部资金助力。这一点美国两党和美国民众都心知肚明,因此债务上限几乎肯定会被调升。
其二,国际金融市场虽然对美债违约风险有所反映,但从金融指标变化幅度看,担忧程度也较为有限,截至10月7日,表征恐慌程度的波动率指数较9月底仅上升了2.81个点,远不及2011年8月上轮美债上限争议阶段超过20个点的跃升幅度。此外,从表征违约风险的主权CDS息差看,美国指标的绝对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依旧是极低的。
因此,无论再怎么闹得沸沸扬扬,美债真正出现技术性违约的概率都很低。
虽然美债违约的威胁本身“不可置信”,但依旧给市场敲响了警钟:很多人一直将QE退出视作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核心风险,但10月以来的变化表明,美国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已被财政政策所绑架,QE3的推出就是为了对冲2012年的财政悬崖风险,目前QE3的退出可能也将为了对冲新财政风险而延后。美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自危机爆发后一直是一个整体,在美国负债发展模式难以改变的背景下,美国货币政策宽松基调的长期性一定程度上要强于市场预期。
市场此前对美元汇率的判断存在普遍偏差,很多人一直将美元走强视作必然趋势,但国庆期间受财政动荡影响,美元指数已经跌破80大关,事实上,美元在整个2013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强势过。
美债违约威胁尽管目前不可置信,但不代表永远不会发生,如果目前的金融生态一直保持不变,那么如果美债危机真正爆发,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新兴市场国家实际上很难找到下一个可以容纳其避险需求体量的市场进行风险规避,因此,美债违约威胁再度提醒新兴市场国家,只有美债市场不再是“唯一选择”,美债违约威胁才不会真正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不可承受之重。
□程实(北京 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