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9:文娱新闻·关注(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9:文娱新闻·关注(二)

北京青戏节 科技“入侵”剧场(2)

新京报邀60位读者观看8部中外剧目,荷兰《逝者空间》夺得最高分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美好的一天》剧组给每位观众发了收音机和耳机,观众可选择频率听舞台上19位讲述者任意一人的故事。
舞台后方有一个高耸的机械装置和烧水壶,观众能听到水的沸腾。 剧组供图

  (上接C08版)

  国内剧目

  “选择”听《美好的一天》

  国内剧目得分最高的是李建军的新作《美好的一天》,观剧团为其打出了89分。2011年李建军导演的《狂人日记》也曾在新京报观剧团评分中拿下第一。

  舞台上有19位演员,他们几乎同时开口,讲述属于自己的特殊的一天。观众在开场前领到一个收音机和一副耳机,可根据舞台上方提示的每位演员的频率,调到其私人电台,听他/她的故事。19位讲述者中有赛车手、医生、商人、自由职业者、退休的服务员、石油工人、转业军人、媒体记者、北漂“打工仔”等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此过程中,观众看似“主动”——每个人都手握收音机可以自主选择,但实则被动,因为每位观众每次只能听一个演员的频率,如随意“换台”,则很可能什么也听不到,摘下耳机,又只有嘈杂一片。因而演出中,陆续有一些不耐烦的观众选择提前退场。

  全剧的结尾是19位演员依次说出一个个词句,断断续续地连成了一段看似有意义的文本,“美好的一天”也由此落幕。舞台后方始终有一个高耸的机械装置和一个烧水壶,演出时,随着水的沸腾,装置会喷出彩带,对讲述者进行干扰,似乎也可看作是一种“庆祝”。

  该剧刚刚结束了北京和杭州两地的演出,11月6日至10日将在北京9剧场TNT剧场二轮上演。

  ■ 观剧答卷

  新京报观剧 第150期

  2013北京青年戏剧节

  时间:9月3日至9月29日

  人数:60

  总分 90

  《逝者空间》(荷兰)

  虽然是“逝者”的空间,但整部戏始终充满着娱乐秀的气质,非常欢乐。(孙英奇)

  总分 89

  《美好的一天》(中国)

  试图为每个普通人在舞台上讲述自己故事提供机会的作品,但每个故事却又不可避免地经过了选择。(王一可)

  总分 88

  《契克——远方的世界》(德国)

  一部“在路上”的戏剧,舞台呈现充满想象力,浪漫惊艳。(贾颖)

  总分 85

  《春之祭》(波兰)

  8名演员配合着节奏强烈的音乐,以夸张、残酷的肢体突出了“牺牲”这一主题。(韩朵朵)

  总分 83

  《物质生活》(中国)

  李凝通过剧场完成了一次对中国当代艺术家生存困境的表达,虽有争议,但也引人反思。(蘑菇)

  总分 82

  《中国的鬼魂》(中国)

  故事来自《聊斋志异》,叙述视角多重、有趣。但全剧显得有些破碎,难以寻得创作者的完整表达。(高森)

  总分 82

  《弗里达:爱情、疼痛与激情》(墨西哥)

  “弗里达”的独角戏,但表现形式有些单调,倒是女演员不时小酌一口龙舌兰还有几分弗里达的风骨。(江河)

  总分 80

  《让我们假装是人类》(瑞士)

  以剧场的形式探讨“人道主义救援”,动用了许多元素,但这些元素多多少少都用得有些生硬。(李珊珊)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