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丁之向
钟表收藏家,2004年创办德国Chronos杂志全球中文版《Chronos手表》
曾是10年的心脏外科医生,却因为对钟表的热爱而投身其中,丁之向人生轨迹的转变让人惊讶。游历了欧洲、美洲许多国家后,21世纪初回到上海,身影时常出现在全球各大拍卖行、最前沿的钟表发布会、欧洲大陆各名表工厂内。不仅因渊博的钟表知识,和钟表收藏领域的专业度,成为钟表界的知名人物,也成为中国钟表市场发展的最好见证者。
身处钟表圈,收藏者和传媒人的双重身份,让丁之向对于中国市场的话语权感受颇深。“整个钟表行业对中国媒体和从业人员关注大,因为这是活的市场,是可以填东西的市场,看钟表品牌在中国开业的腕表旗舰店便可见一斑。”常常被邀请到国外参观表厂,以研究者身份给消费群做讲座。丁之向更感受到品牌对于中国买家的热情:“中国买家作为新兴力量,自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有很好的待遇。”他举例说,一个明显的体现,便是中国人的喜好往往决定新产品的方向。“比如陀飞轮的盛行就是迎合了中国人的喜好;珐琅、镂空以前是平起平坐的工艺,如今珐琅表大热,也是因为中国人对镂空工艺不太感兴趣;中国人喜欢繁复的东西,因此各家都想在简单机芯上做华丽装饰。”丁之向认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买家确实拥有很强的话语权。但他认为这种话语权也有着两面性,“过多迎合,过于深入中国市场会显得思维狭隘,毕竟钟表属于全人类。”依他个人的理解,目前流行的“中国表”更应该是全球钟表行业主流风格的回归,而导演这场颠覆全球钟表大戏的,正是成长中的中国市场。
近期丁之向对于另一件事更为关注,即海淀集团对昆仑表的收购,在他看来,这是中国对于钟表市场另一个更深层次的话语权的体现。“这不是简单的金融运作,更可以看出中国对于这个行业的兴趣,中国资金愿意进入高端钟表市场,而此时行动正是时候。瑞士钟表的供货链控制越来越严,实际上亚洲在钟表生产制造上的实力很强,但一直被这个行业低估。中国、日本都在用自己的游丝、摆轮,工业基础很全面。”他认为,当这个传统因素被大家看到和认识,将会影响整个钟表业的格局。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许海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