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中考改革也调整了学科设置、分值比重、命题内容等方面。在中考的五个科目中,除了数学和物理的总分值保持不变外,最大的变化要数语文加30分,英语减20分了。
解读1
英语减分增加听力比重
市教委发言人李奕:很多人学了十几年英语,仍然听不懂外国人说话。这是我们教与学的方式问题,必须要改。这次是以考试为杠杆,实际上是一次立体的变化。将从科目设置、试卷结构、分值比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更注重基本应用能力,更贴近课标。由这个龙头来带动,老师教学方式必然改变,带录音机上课的时间必然会多起来。我们也会有配套措施来推动,调整学科应有的回归,更重视应用。让孩子们在英文能力上有提升,可以用英文看手机新闻,能用英文菜单点菜。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目前的英语存在为考试而学习的氛围比较浓厚,而且实践证明,一些学生学习多年后效果也并不理想。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都在提高英语的重要特征,更体现出目前我们这种模式就合适。这次改革其实是为整个英语教学应用改革提供机会。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这次改革只是把英语回归其工具性特征,英语就好比汽车、电脑等,都是人们必须掌握的技巧之一。学生们更多的时间还是应放在母语上,现在很多学生写字不如从前、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十分清楚,适度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是必要的。
解读2
史地政将融入语文命题
市教委发言人李奕:语文增分值,也不是一种简单的重视。其改革程度不亚于英语。我们特意强调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地位,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融合。所有学科都是要用母语来教学的,语文的命题素材都将会有调整,不能靠背范文就能得高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其实“国际化”有一个内涵并不被人所熟知,所谓的“国际化”其实是多元化的概念,而不是一元化。不是说学了外语就表示这个国家“国际化”了,中国人外语学得很好,到了国外,当外国人问起中国文化时,我们一无所知,在国际上根本没有地位。目前中国将多元化当中的本源异化了,我们现在最缺的其实就是这个。中国是一个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的国家,我们只有先吃透本国的文化才能介绍给全世界,也才能在全世界站稳脚跟。这并不是说,西方文化就完全不要了,我们继续吸收西方精髓的文化,剔除其糟粕。
解读3
一般校初中生有机会进好校
市教委主任线联平:教育均衡有三要素:资源配置,本区域的教育资源能否满足学生要求,北京由于历史原因,区域资源很不均衡,这也是择校、跨区出现的原因。办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都有差距,虽然采取了手拉手、办分校等方式,但还有个漫长的道路。学习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都存在现实差距。这三个要素都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面对公众对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走老路满足不了,要力度大一些。优质高中向普通校倾斜,我们也不会走极端,不会用最好的校去招最差的生源,而是会有个梯度,让进入优质校的普通学生也能跟上进度。同时还会配合其他政策,比如学校集团化改革等。
解读4
特长生入学比例逐年减少
朝阳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原主任诸平:这个政策的调整,我个人认为是因为群众反映太大了。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基础素质的,教授学生的知识应该是全面的,本质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特长。其实目前制定的招收特长生政策未必有多大问题,但关键是一些学校在执行过程中把其变味了。一些学校打着各种名目招收特长生,但最终还是要考语数外等文化课程。其最终目的还是为学校选拔优秀学生。从这个角度考虑,把特长生比例降低还是有必要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特长生选拔是与加分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加分在一定历史时期确实有其作用,但特长生这种方式也成为一种入学不公平的表现。从规范角度出发,还是不要过分强调与考试有关的特长培养,可以通过其他评价方式挖掘学生的特长本质。
声 音
高考语文的改革,对语文老师的知识面,阅读写作能力以及国学素养带来了新压力。在教学内容,考试方式,教学深度以及文化设置上都将会有变化。国学方面的考查力度增加,关于国学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都会相应提升。
——清华附中语文教师白雪峰
作为一个中国人,语文比较重要。不管分数怎样,都应该好好学。不过考试分数增加了,以后会花更多时间学习语文。
——师大附中初一王同学
以前学校和家长都特别注重数学和英语,以前到哪里,别人都问奥数成绩怎么样,英语成绩考多好,但是其实好多孩子很多字都不会写。现在语文都快成边缘学科了,我欢迎这样的改革。
——初一学生家长张女士
我预测,大部分学校或将降低高三英语的课量。我们担心,高中生的英语水平会进一步倒退。即使加重英语口语分数的占比,但是为达到减负目标而设计的题目不会很难。如果学生在高一就已经拿到不错的成绩后,在接下来的几年,很可能就放弃学习英语。中国的英语测试做不到标准化,兼顾难度和选拔的作用。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充足的英语教学资源,只能求助于英语教学机构,新的改革为英语培训机构创造了机会。
——北京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总监李亮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