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中国经济回归“调结构”基调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宏观观察

  在眼下经济增长已经没有下行风险之际,中国经济重回“调结构”的主基调,也就成为必须要做的事情。

  日前,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半年多来国务院出台的促改革、调结构措施落实情况汇报,部署进一步抓好夯实经济稳中向好基础的相关工作。他要求,四季度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

  从这次的会议内容来看,稳增长悄然在淡化,调结构显然将会上升为放在第一位的工作。因为从刚刚发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GDP增速已经升至7.8%,超过了预期,全年实现7.5%的目标增速已经没有问题。基于此,完全不再需要担心中国经济触及增长下限的风险。

  与此同时,调结构的进程却比较缓慢,一些政策的执行也遭遇了很大阻力。这次常务会上明确要求,加快实施政府职能转变,扭转政令不畅的“堰塞湖”现象,克服拖延应付和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

  以此来看,中央高层对调结构所遇到的阻力心知肚明,通过对最近半年多促改革、调结构措施落实情况的梳理,相信接下来的政策贯彻力度会更大,而对那些“拖延应付和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必将给予严厉的打击,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制度加以约束。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促改革、调结构方面确实用力不小,但是由于稳增长的压力也一直居高不下,导致地方政府往往就会以稳增长为借口来“打折扣、搞变通”。以产能过剩的治理为例,虽然一再要求地方上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整顿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领域的问题,但这些领域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则多是“稳增长”的重中之重,他们哪舍得壮士断腕,触动自己的利益。

  基于此,在眼下经济增长已经没有下行风险之际,中国经济重回“调结构”的主基调,也就成为必须要做的事情。

  其实,最近半年,调结构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货币政策风格成功完成了切换,没再为了稳增长而屡屡放水,货币闸门算是守住了。还比如,行政审批权的下放和取消,也为政府继续深入做“减法”,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有着重要意义。再比如,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也预示着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尤其对金融改革的破题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些可圈可点的调结构成绩单,足以成为中国经济重回调结构主基调之后的样板——货币政策继续往正常化方向回归、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做“减法”、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速。这三块内容若能进一步深入推进,调结构也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以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新36条”的贯彻来说,这直接关乎民营经济的下一步繁荣与否,但如果政府不能做“减法”以放权,“新36条”的贯彻执行就成了无本之木。

  一直以来,由于各种资源过于集中在政府和国企手上,使得民间资金和消费需求总是难以启动,这也是调结构的难点所在。这个时候,要想降低政府投资在GDP当中的比例,就必须继续把“新36条”贯彻到底,真实执行。也只有激活了民营经济,调结构、促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倪金节(财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