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京报·百老汇联合观影
NO.435《大明劫》 68分
观影时间:10月24日上午
观影地点:星美世界城店
观影人数:20人
相对于当下影视剧喜好“戏说”清史,距今数百年的明朝虽然也是影视剧的常见背景,但显然更偏向于正史、正剧,当年的胡金铨便是常以明朝为背景的大师导演,留给后人深刻的影响。以现实主义题材故事《一年到头》、《万箭穿心》闻名的王竞,则执导了明末背景的历史片《大明劫》,影片今日公映,本报观影团提前看片,并给予了68分的平均分,大部分观众对于导演、演员的用心都表示赞许。□阿木
故事 以瘟疫切入明末悲剧
明朝末年是一个天灾人祸不断的时期,在1926年到1940年间,便因为罕见的自然灾害带来了极度的饥荒,以及各地起起伏伏的起义,李自成、努尔哈赤等都是当时无形中促使明亡的重要人物。
影片《大明劫》便是以明亡前夕的1642年为背景,讲述曾经一度差点生擒李自成的孙传庭将军临危受命前赴开封平叛。但满怀壮志的他来到后却发现当地已经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甚至原本是明朝开国之本的屯兵制也成了当地贪腐的重要手法;而民间游医吴又可原本是要到潼关拜访师友,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瘟疫,他打破了前人的传统思维桎梏,结合临床经验救死扶伤……
影片便是如此地将一武一文、一官一民两个代表性的人物串联起整体架构、故事,也勾勒出明末时的一些景观。如孙传庭带着手下视察军情时所见的简陋兵器,便是历史记载——在1643年时崇祯帝曾经决定检查一下军队供给系统的可靠性,于是派人暗中查核拨给兵部的4万两军饷究竟有多少发到了驻守辽东的士兵手中,结果他得到的报告是,全部军饷都没有到达目的地,在下发过程中无影无踪了,由此就可以看出当时边关守兵的境况。超过一半的观影团成员都认可了影片对于历史的认真态度,尽管有些观众不一定熟知那段历史,但是可以通过影片的影像风格等有所感知。
角色 冯远征认可度高过戴立忍
影片《大明劫》所选择的两个人物,都是历史里真真实实存在的,只不过他们的人生似乎没有交集,而电影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艺术性的虚构。
孙传庭无疑是一个悲剧性的理想主义者,曾经生擒闯王高迎祥、击溃李自成的他,复出时依然抱有为国为家的雄心壮志,甚至豪言带着少数精兵加上当地的驻兵而可以击败起义者。只是到了边关的现实境况,不仅一次次让他失望、生气,甚至也让他从一个“并非嗜血之士”变成了不择手段者。他这种心路转变有些类似于科波拉的经典之作《现代启示录》,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则突出了他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性。这种悲剧虽然不像导演前作《万箭穿心》中那样参照当下的生活现实,但也贴近于历史,显得更为刀光剑影更为惨烈。有四成观众都对这个人物给予了同情。
相对于吴又可这个角色来说,观众更多认可的是冯远征的表演,他将吴又可这个不拘泥于传统、但又无奈于现实的悲剧性角色的心理刻画得真实可信。而观众对他的认可度也高出对孙传庭的扮演者戴立忍的认可度不少。
■ 观众票选
孙传庭 5票
吴又可 9票
■ 历史上的他们
1.孙传庭:字伯雅,明末名将、督师,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崇祯八年(1635年)秋天时,孙传庭出任验封郎中,后又越级升为顺天府(今北京市)府丞,崇祯九年(1636年)再擢为右佥都御史,随后又接任陕西巡抚,并与农民起义军进行对抗,在崇祯九年七月时,孙传庭将起义军将领高迎祥的队伍重重包围,最后活捉高迎祥,迎来了孙传庭抗击起义军的英名。在1638年时堵截、围捕新崛起的李自成,几乎使得李自成全军覆没。崇祯十五年,孙传庭得到重新重用,用计扣押、斩杀了原抚剿总兵贺人龙。不过崇祯皇帝急于求成,孙传庭带着弱兵死守潼关直至战亡沙场。《明史》记载:“传庭死而明亡矣”。
2.吴又可:名有性,字又可,号淡斋。公元1582-1652年(明万历十年-清顺治九年)明代江苏吴县人。一生从事中医传染病学研究,著有《瘟疫论》一书,阐发了传染病病因学说。
■ 观众评语
以虚构方式把名医吴又可和名将孙传庭绑到一起,但却非常尊重历史,且极具隐喻。戴立忍刻画的孙传庭非常出色,有血有肉;冯远征刻画的吴又可也是一大惊喜。76分
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史书中的各种细节记载。两大主人公孙传庭和吴又可跃然银幕之上。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历史洪流中,即便是看清时事的人,也终究摆脱不了身不由己的宿命。73分
很喜欢最后那个看似简单却层次十足的拉镜头,让我想起《影子武士》里伟大的覆灭。挺喜欢孙传庭这角色。总之,毛病多,亮点也不少。65分
有些场景的取舍上值得商榷,部分情节有硬伤,重头戏力道差一点。瘟疫这条线看到最后觉得只是为了一场重头戏存在的。55分
■ 对话导演
若尊重历史,戏说也无妨
新京报:你之前的作品《万箭穿心》《无形杀》《我是植物人》等都是现实主义题材,这次为什么会首尝历史题材?
王竞:我觉得现实主义只是一个方法,用这个方法其实可以去处理很多种不同的题材,比如历史题材、科幻题材等等,其实内在的神韵并没有变。《大明劫》依然是以一种比较有现实感的眼睛去看待这段历史,所以我觉得《大明劫》仍然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
新京报:孙传庭与吴又可这两个人物在当时的历史上似乎没有交集过的纪录,为何选择把他们作为主人公并将他们的人生置放到一起?
王竞:这两个人物的确没有交集过的记载,但孙传庭在潼关之战时确实出现了瘟疫,所以就想到把这两个人联系到一起了。
新京报:如何看待戏说历史的问题?影片大概有多少成分是戏说的?
王竞:我理解的戏说的概念是对历史的基本态度,是否尊重历史,而不是说一定要和历史完全一模一样,那样就成纪录片了。比如《建国大业》就不是戏说,但里面也有创作的东西,我觉得这并不矛盾。这次在全国试映时有很多“明粉”穿着汉服来看这部电影,他们说特别抵触戏说的片子,而这部电影他们觉得是比较尊重历史的,包括在服饰、道具等细节的考究上,有一个“明粉”就跟我说,我就是来找Bug的,但没找到任何问题。
新京报:孙传庭与吴又可之间,你觉得是如何的一种关系?
王竞:两人是亦敌亦友的关系,刚开始是目标一致,都想把士兵的病治好,到后来要出战时两人的看法则出现了分歧。其实我觉得这两个人身上都是具有很明显的现实意义的,明末其实是一个乱世,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坚守,孙传庭是要保卫国家,而吴又可则是有点想普度众生的意思,已经超越了效忠国家本身的价值,到底哪个价值观应该去捍卫和坚守,这是值得讨论的事情,现在大家对此也是有争议的。
新京报:影片省略了很多东西,包括孙传庭与李自成之间的过往交战,会拍前传吗?
王竞:制片人对明朝的人和事倒是还有不少故事想要表达,但目前还没有这个计划,也要看这部影片的票房。
新京报:确定拍摄的新片是什么?
王竞:是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讲述连环杀手的故事,悬疑犯罪类型的商业题材,但依然会有比较强的现实感。投资规模上和明星阵容都比我以往作品大很多,计划明年春天开拍。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杨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