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9:书评周刊·互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9:书评周刊·互动

晒书架之二

做不成“土豪”,做“书豪”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波斯蜗牛的储书间,是利用卧室去往卫生间的走廊改成的。
@非著名隐士的书架。
@麦家理想谷,共有一万两千多册藏书。

  “晒书架”活动进行了两周,无论是我们的微信平台(微信号:ibookreview),还是微博平台,都收到了很多网友回复。“让每本书都有容身之所”,是每个爱书人的愿望。可是,愿望终归只是愿望,当书架难以支撑书籍的重量,它们便向家中的其他角落蔓延。于是,知识不再仅是力量,还有了重量……一个个的“书豪”就此诞生。

  尽管如此,为书所累终究是一件幸福的事,至少它让你的心里感到无尽的满足。今天,本报特对网友的最新回复进行了归纳整理,与大家分享其中精华。

  1 让每本书都有容身之所

  @麦家理想谷:这半年来,前前后后进了4次书,现共有一万两千多册,大规模理书10余次。这漂亮潇洒的书架,真让人心花怒放。

  @波斯蜗牛:储书间是利用卧室去往卫生间的走廊改成的。沿墙定做的两排实木白书架,粗略分类,使得每本书都有容身之处。书架每层的进深,都按照两层书的摆放设计的。

  @陈无知:家里书太多,电视机柜已经塞满了,还占满一张床,为了避免蚊子借阅,特拉了蚊帐。我的书都是横放,为了保护书籍,但找书不便。

  @非著名隐士:我“办公”的小角落,书越堆越高,也不知道书架会不会报复我……

  @周海滨:书架一共20格,是父亲买实木亲手手工打造的。书架中,对书籍进行了分类,有文史资料选辑40册,还有外研社博雅文库……有一格是拙作各版本及选本。

  2 搬家时,知识就是“重量”

  @刘十九:没有房,只有书,看看吊丝的卧室角落。搬家时,知识就是“重量”啊!

  @老吴:我半年败家的后果:近一千冊,外借的书将近三百,我担忧搬家可咋整?

  @小安:我还没有购置书架,书都放在纸箱子里。工作地点总在变动,走一路买一路,最新买的就放在桌上。

  @蛆虫不是烂尾楼:我大学四年唯一的乐趣就是看书,有点钱也都花在这上边了。回到小县城,有时会觉得看这么多书有什么用,根本用不着。时间久了,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在这个小县城有个小小的空间净化自己也挺好的。

  3 书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一直很安静:妈妈的书柜:爱三毛,爱席慕蓉,爱杨绛,爱李娟,标准的文艺女青年妈妈;姗姗的书箱:爱小熊绘本,爱《妈妈买绿豆》,爱《阿波林的小世界》,标准的可爱精灵女儿。读书习惯代代传,优秀好书代代传。

  @ivy8088:晒书架,小时候无钱买书,现在来为孩子为自己买书,一共一千五百多本。

  @杨雅莲:儿子今年一岁,他的游乐园设在两个大书架中间,想让他明白:书是最好的玩具,儿子也有专属书架。

  【语音荐书】

  听书馆

  近日,我们邀请了央视《新闻联播》主播郎永淳、青年作家蒋方舟担任书评周刊微信的客座主播,为读者推荐好书。此外,书评周刊的编辑记者也轮流担任微信值班主播,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郎永淳(《新闻联播》主持人)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

  10月22日,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去世,享年102岁。于学界,失去的是一代泰斗,于北京,失去的则是一个世纪的知音。郎永淳将带你走进侯仁之,了解这位学术巨擘的同时,认识北京的历史。(回复关键词1025,即可收听)

  蒋方舟(青年作家)

  《我的米海尔》

  蒋方舟推荐的,是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的成名作《我的米海尔》。这部作品是奥兹以父母的婚姻为原型而完成的。他的母亲死于自杀,而他在小说中试图去了解父母婚姻失败的原因。(回复关键词1024,即可收听)

  邓玲玲(书评周刊记者)

  《工蜂》

  邓玲玲给大家推荐的,是《蚁族》作者廉思2012年推出的另一项调查报告《工蜂》。2011年,廉思带领团队对全国40岁以下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回复关键词1021,即可收听)

  吴永熹(书评周刊编辑)

  《我曾以为父亲是上帝》

  吴永熹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源自保罗·奥斯特与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合作的节目“全民故事计划”,来自美国各地的平凡人参与投稿。保罗·奥斯特从四千份来稿中,精选出179个故事成书。(回复关键词1022,即可收听)

  【移动阅读】

  书评14期电子书可免费下载

  目前,登录亚马逊网站,已可免费下载14期书评周刊电子书(6月8日、7月6日,8月、9月全部9期,10月5日、12日、19日)。

  方法简单:登录网站,搜索“新京报书评周刊”,按照提示下载。

  栏目主持:白明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