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2: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熄灯“为学生好”为何不讨好?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考试前一些学生在宿舍“挑灯夜战”。图/CFP

  (上接D11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大三女生李叶可对清华宿舍熄灯制度进行质疑之后,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有媒体就评论,“大学生‘被熄灯’是学校的用心良苦”。那么“为学生好”的政策,是不是一定就合理呢?也不尽然。有人就认为整齐划一的熄灯制度是“简单粗暴”的,只为方便高校节约成本、统一管理。类似的规定还有一些,如大一不许带电脑,新生不许加入社团等等。如何进行人性化的、有智慧的管理,这是许多高校要思考的问题。

  “国内大学很多时候只是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而不是服务对象,所以管理往往不是以服务为出发点,这也就导致‘一刀切’等政策的出现。”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指出,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家长管、老师管,学生自主自强的意识一直没有树立起来,上大学之后要他们马上实现自主管理确实有困难。刘尧认为,学校应该以学生为本,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相关政策。

  “我认为95后新生进入校园后,类似熄灯制这种简单的管理方法已经应付不了他们的需要了。”《麦可思研究》执行主编马妍建议,国内大学可以参考一些国外大学的做法,在新生入住前,用问卷(最好是在线的)了解他们的作息习惯以及对室友的期待,把作息习惯比较一致的学生分配到一起住宿;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宿舍内建立“室友协议”制度,同一间宿舍的同学们,可以在“协议”上就作息问题、个人物品问题、卫生问题等进行商讨并达成一致的规定。“协议”一旦生效,任何人都不能违背。这种做法在解决纠纷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美国波士顿大学在其住宿生活管理网站就对学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北京交通大学大四学生刘哲浩则提议,大学宿舍可以通过电路改造,实行刷卡消费,同时晚上较晚时间段电费设定高一些,引导学生早睡。

  大学宿舍应发挥寄宿制的优势

  ●熊丙奇,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熄灯制度等大学生活管理制度,使人不得不思考大学宿舍与大学生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我想大学宿舍与大学生的第一层关系,是房东与租客的关系。学生付了房租费,房东就不能再拿着钥匙,以检查卫生、安全为名,进入学生的私人空间。而房东要履行的责任是,保证房屋设备安全,如电器无安全隐患,配齐消防设备,有消防逃生通道等。而学生作为租客,得履行不破坏房屋、不影响其他租客权益的责任。这几年来,大学屡屡检查学生在宿舍里违规用电,可是却没有去改造学生宿舍。

  大学宿舍与大学生的第二层关系,是大学为学生提供增值服务的关系。大学把学生宿舍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空间,是有历史传统的。英国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寄宿制,就是让本科学生与教授一起生活,从而得到更全面的教育。我们发现,境外大学的宿舍生活注重教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宿舍里就住有教授和访问学者,学生可以随时和他们交流)、注重学生自主在宿舍里开展活动,而内地大学的基本思维则是“圈养管理”,而不是增强学生的自治意识。近年来,随着货币化分房,大学教师纷纷离开校园;大学搬向郊区建大学城,寄宿的学生很难在课余见到教授的身影。

  既保护学生的隐私,又拓展学校的教育空间,这样寄宿制教育的优势才能在大学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一些大学干涉学生隐私,却没有发挥寄宿制教育作用,这会让大学宿舍失去吸引力。从国外大学的寄宿制经验看,不少大学仅要求(或提供)本科学生或一二年级学生住宿,一方面是出于办学条件的考虑,另一方面则是从大学的教育服务出发,寄宿制教育对低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自治能力培养以及大学价值观念的形成有帮助。所以,如果大学不能有效发挥寄宿制的教育作用,就该好好反思了。

  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能动性

  ●赵强,复旦大学资深辅导员,复旦大学学业促进工作室负责人

  2003、2004年前后,复旦大学也曾讨论过是否要实行熄灯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以避免学生因作息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但后来校方没有实行熄灯制度,我们希望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能动性,他们应该有能力去做一些判断。

  在实际工作中,我也会指导辅导员,要注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比如学生打游戏、熬夜,对身体、学业都有影响,如果这时强行限制他的行为,也就忽略了他的长远利益。

  我建议高校辅导员可以为大学生塑造一种形象,树立合理的大学生活状态,比如举办一个和毕业生的交流会,只要主题偏向大学生活,比如大学规划、宿舍关系维护,这对学生的影响将很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