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贵阳违建为何能与拆违对垒?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一家之言

  拆违与建违的“拉锯战”,包含着智慧与狡黠、谈判与纠缠等,谁强谁弱,实难定义。

  贵阳“拆迁学生军”后续调查,传递了贵阳拆迁的威猛信息。报道说,观山湖区5个月就组织了9次2000人以上的拆迁行动,最多的一次有4000人,别的区情况也类似。当地媒体对拆迁采用了直言不讳的描述,“雷霆”和“风暴”,可谓贴切传神,为示风暴之正当,还表明那是在拆违。(10月29日《新京报》)

  拆迁是中性词,虽然也令人惧怕,但还并不完全定性被拆者的非法;拆违则是因为它面对的是违,因而正义堂堂。拆迁可能还需要“有情操作”,拆起违来,则只能是摧枯拉朽,风雷大作。

  但以“种房”名之的违建,也确实是城市的普遍现象。在很多城市,哪里要开发了,就会突然“种”出成片房子来。建筑的价值在于使用,而“种房”的价值在于被拆除。报道说,这在贵阳极为普遍,以至于城管人员感慨,其他城市的建设主要矛盾是拆迁,而贵阳则是“拆违”。

  这就显示出一种拆违与建违共舞的奇特景象。拆违是雷霆风暴,违建如雨后春笋,拆违的力度有多大,违建的反弹就有多强。这种情形,适合用“弱者的反抗”作解释模型。它包含着智慧与狡黠、谈判与纠缠、打击与抗争,谁强谁弱,实难定义。强势者可能威风凛凛,也可能是外强中干;弱势者可能真有冤抑,也可能巧借同情。官方用完了“各部门”,还不得不雇佣保安队、学生军,大概也是情非得已。

  据报道,有专家支招,“拆违”时引入公众参与,以民主方式解决。这点也未着边际。既是违建,原本就没管你规划如何,规划再超前,项目总是一个一个来,项目来了就违建,你没办法。

  所谓“弱者的反抗”,作为应对强者的战术,不在于雄强,而在于柔韧。对强者而言,有效办法是碉堡战术,步步为营。拆违如同碉堡推进,违建则如柔韧的抗击,最后的结局当然是拆违压倒了违建,但博弈中违建获得了利益。

  “弱者的反抗”,可以解释违建何以与拆迁搞“拉锯战”,但不足以解释正经的建筑被拆迁,拆迁的补偿金不足兑被拆迁的市值。违建或可获得“拆迁补偿”等,但违建不管多牛,都是建在土地上的,既然土地都随时可以失去,违建收益又何足以与失去土地的损失相比?

  □刘洪波(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