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教育部国学专项研究课题组”教材,2015年进入结题论证,北京表示尚无全市推广考虑
|
北京市新的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调整了英语和语文科目的比重,意味着国学教育将大幅回归。昨天记者从通州和大兴区教委了解到,其实早在2008年左右,两个区陆续参加了“十一五”、“十二五”教育部规划国学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在部分中小学试点开设“国学课”。
教育部国学专项研究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表示,2015年,北京市将率先进入课题实验结题论证。
进展
两区试点“国学课”
据介绍,试点国学课的通州和大兴区部分中小学用的是教育部国学专项研究课题组编写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这套教材共包含《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等17本标准教材,涉及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部分,被课题组认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成体系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
2008年左右,大兴、通州两区的部分中小学开始试用这套教材,而在全国范围,江西上饶县、青海湟中县、河北滦县、山东桓台县等地区也已参与到课程实验。
据通州区教师研究中心主管教育科研的副院长苏金良介绍,截至目前,通州共有33所中小学成为国学实验校,其中,小学18所,中学15所。小学所有年级都会在每周给国学教育至少安排1课时,使其成为必修课。初三、高三阶段因升学压力不开设国学实验课。
据大兴区教委介绍,该区已有20多所小学在试点“国学课程”。
效果
利于学生人格培养
大兴区教委副主任周爱彬表示,目前大兴区的试点整体感觉效果不错。
她表示,开设国学课首先对学生德育、做人道德底线、尊老爱幼等方面都有所教育和培养;其次增强了学生国学素养。通过国学课程这个平台,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不断深入学习,还可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树立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念。”
苏金良总体负责通州区传统教育课题实验,他表示,在梨园镇中心小学,学生们接受国学实验教育后,开始给父母洗脚,帮父母做事。国学中有很多思想对人格培养有益处,像《孟子》倡导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君子品性等,希望在课题实验结题论证后,能再继续推广,进一步利用国学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格。
展望
北京还未考虑全市推广
据介绍,2010年9月27日、2011年3月31日,该课题组分别向北京市教委提出《北京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程》(共11册,小学、初中使用);《中国传统文化教程》(《大学》、《中庸》、《道德经》;5-6年级使用);《中国传统文化教程》(《孙子兵法》、《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诗卷、词卷;1-6年级使用)初审、重审申请,经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后通过,可在试点校课堂进行教学实验。但规定,实验期间未经批准,不得扩大实验范围,经一个完整的实验周期后,该教材需报送北京市教委审定。
张健表示,2015年,北京市教委将首个进入课题实验结题论证。届时,今后如何推行,是否能推广,或将有个说法。
对此,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2015年,该教材通过一轮实验后可向市教委报审,市教委会组织相关专家对教材进行审议。另外,还需通过行政审批手续才有可能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针对近日北京市出台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北京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有关国学教育的教材和课程等相关问题,“因为中高考改革方案刚出台,相应配套措施正在研究中,还没最后确定下来。”
■ 现场
地点:大兴二小
读经典不用考试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昨天下午3时,大兴二小一年级1班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这是学校专门开设的校本课程“国学课”。
学生们看着视频里播放的“弟子规”,拍着小手有节奏地跟着老师宋聪颖朗读着。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高亢的读书声立刻减弱,参差不齐。
“我一年级时也学过。”正在操场上跑步的三年级6班的王蓦霏说,这些内容都不是特别难,主要是以背诵为主,跟语文课不太一样,不用做题也不用考试。
据该校副校长张艳清介绍,该校从2006年开始在18个实验班开设国学课,2007年在全校推广。目前已把“国学课”作为校本课程纳入到课表里,每周二下午是固定的“国学课”时间。
■ 声音
大兴二小语文教师
家长也和学生一起背诵
大兴二小语文教师宋聪颖说,2006年该校刚开国学课时,学生们感觉很新鲜,而学校一开始就不给学生设定各种框框和压力。
“低年级学生学弟子规、三字经时,就像背儿歌,特容易接受。”为激励学生的兴趣,学校会给学生发喜报发奖状,学完一课,谁会背了,老师就发张喜报。各单元都会背了,就发奖状。宋聪颖说,国学课程不但学生喜欢,有些家长也跟着学生一起背诵。
她说,小学阶段开设的国学课主要是蒙学,虽然内容不是很深奥,但对学生来说,除了有文化积淀外,还增加了学生的语感。她经常教5、6年级的学生“声韵启蒙”课,这节课对仗的内容较多,每讲完一节课,她就会出个上联,而后让三五个学生围坐在一起合作写出一个下联。兴趣也延伸到课堂外,学生去公园或到哪儿参观时,也开始注重对联。“有个学生去颐和园玩,回来还专门买了本对联的书籍拿到班里给同学念。”宋聪颖认为,这就是给学生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和积淀,使他们慢慢对国学感兴趣。
通州中山街小学副校长
女儿诵古文后学会敬老
通州区中山街小学副校长王晓慧介绍,该校已有另一门古诗背诵的校本课程,所以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更多。
在低年级,每天利用7点40分到8点间的晨读时间,学生们会跟着老师诵读。
每逢六一儿童节,低年级学生还会以跳韵律操的方式,和着音乐诵读《三字经》和《弟子规》。如今,学生写作文时,会经常引用学到的古文。
她的女儿就在上二年级,平时虽然只是吟诵古文,说不上太懂,但她感觉,女儿还是和以前不同了。如今,见到姨家的妹妹冲姥爷大声叫嚷,她就会提醒妹妹,你应该尊敬老人。
开设国学课首先对学生德育、做人道德底线、尊老爱幼等方面都有所教育和培养;其次增强了学生国学素养。通过国学课程这个平台,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不断深入学习,还可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树立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念。 ——大兴区教委副主任周爱彬
A12版-A13版/新京报记者 杜丁 许路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