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书评周刊·在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书评周刊·在读
上一篇

名家在读】

2013年11月0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止庵(作家):

  我们通常读小说的习惯,总在情节这一层面进行;而最具特色的日本小说,并不以情节为基础,却在细节的层面展开。可以说日本文学所以成立,即在对瞬间与细微之处近乎极致的感受体会,若以框架布局等求之,很难得其要领。近读青山七惠长篇小说《我的男友》,很具此种特色,细腻而空灵,颇得“不沾”之妙。

  @陈无知(书评人):

  看完《绕颈之物》,阿迪契的写法很像美国小说,主题却非常独特,更多体现逃出来的尼日利亚人在西方文明中的挫折感与被扭曲的感受。她的写作有点拘谨,《猴跳山》略白了一些,《绕颈之物》《美国大使馆》写得非常感人,堪称经典之作,《赝品》《个人感受》也非常好。

  @盛宁(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院):

  牛津大学近现代中国历史与政治教授拉纳·米特上月新出版了《被遗忘的盟友: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米特日前在纽约时报上又发表文章《The World’s Wartime Debt to China(关于二战,世界欠中国一个说法)》,此书看来很有翻译出版价值。米特说:中国对日本的抵抗是二战中一段了不起却鲜为人知的历史,虽然中国是同盟国中首个与轴心国开战的大国,但其在太平洋战场发挥的作用所获承认却远远少于美国、英国,甚至1945年8月才参与亚洲战事的苏联。战争结束不久,中国的贡献就被抛诸脑后,成为黑白分明的冷战意识形态叙事中一段不便提起的往事。

  欢迎自荐读书好微博至@新京报书评周刊,本报将择优刊发。栏目主持:白明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