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目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目击

自贸区“满月”

2013年11月03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2013年10月27日,上海。周末,自贸区管委会不办公,仍有络绎不绝的来自各地的人咨询相关事宜。
自贸区对面的一处居民区(上图)。自贸区三号门附近的一家公司挂的横幅(下图)。
从上海外高桥某酒店望向自贸区,成片的集装箱。外高桥港口离长江口近,货物可直接到达。港口离市中心也很近,航运相关服务很便捷。
自贸区管委会楼外等待的人群。目前自贸区管委会每天只发放200个办事号。3个窗口办理企业注册登记与变更,这项服务每日限号150个。
房屋中介在自贸区门口摆摊,出售对面的二手房。自贸区内部是不允许新建商品房的,这让周边区域有了更大的住房需求。
自贸区随处可见空置的厂房。按规定,同一地址(室号)房屋只能登记一家企业,于是催生了虚拟公司,引发抢注公司高潮。
紧挨着自贸区的一片平房住宅。这里大部分是租户,环境堪忧。但对于他们来说,自贸区的成立使得拆迁指日可待。
高桥镇,繁忙的市场。这里的居民期待自贸区的成立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紧挨着外环线的一片空地上,开始植树绿化。自贸区成立之后,当地的居民最明显的感受是,这里开始注意环境卫生,注重绿化了。
高桥镇的一处正在兴建的房地产项目。自贸区成立以来,区域周边房租和房价涨了30%-50%

  趋之若鹜的投资者

  10月28日早晨5:40,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门口,汪洪忱开始排队给新公司核名,这时他的前面已经有6个人。

  自贸区成立一个月以来,除了周末,每天5:30开始有人来排队。

  汪洪忱的总公司在沈阳,上周特意飞过来注册公司。公司主要是做钢材的进出口业务。

  从目前的政策上,公司看中了自贸区的税点低和过关时间短的好处。“就拿去年,公司从德国进了批钢材,过关整整花了14个月,如果能在自贸区开公司,估计能节省两个月。”

  一个月之内,自贸区内的办公楼出租价格至少涨了2-3倍。

  房价涨了,每到周末,就不断有本地人到自贸区内看房,希望投资。

  家住浦西的付女士,周末在自贸区看了三四套房,打算花200万上下,作为投资。“从物流中心转成金融中心,相应的配套如餐饮、娱乐、商场,会慢慢成熟起来。”

  像付女士这样,在区内看房的不在少数。小王和同事开着辆老式面包车,带客户看房,从2号门到5号门,每天几个来回。“我已经连着几周没有休息了。”小王说。

  周边地区的新希望

  尽管现在很多细则还没有明确,自贸区的成立,让周边的居民多了很多期盼。

  69岁的严老师的家和自贸区仅隔着一个栅栏,一家祖孙三代住在这里。这个区域现在住的人大部分是在附近打工的外地人,几家共用一个水龙头。

  严老师说,“这里每年都说要拆迁,说了22年,一直没拆,现在自贸区成立了,拆迁就有盼头了。”

  高桥镇与自贸区中间仅隔着一条马路,周末时,高桥镇充满了生活气息。菜市场里隔几步就有现做现卖的烤饼,新鲜出炉的炸鸡腿。

  而不远处的自贸区里,百米不见人,十分安静。

  张女士正拎着布袋逛市场,她对自贸区成立蛮乐观,“起码,增加了我们的就业机会,可以去外资公司工作了。”

  自贸区挂牌成立之后,高桥镇的房价,在7月份时就上涨了30%-50%。

  周末时,两三家房屋中介公司一起在学前一村门口,摆出二手房的招牌。

  “最近出租房子的生意好,每个月的收入也上涨了10%吧。”但这样的势头不知能持续多久,小王是谨慎的。“上海购房的限购政策一直都在紧缩,恐怕买房人会谨慎购房的。”

  观望与未来

  周末两天,自贸区管委会不上班,但门口排满人,有人拉着行李箱专程来注册公司。几个黄牛在这里给这些期望寻找商机的人们答疑解惑。

  在自贸区对面的镇上,李苏平做建材生意,“和黄牛、开公司的咨询了几次,明白了自贸区是怎么回事。这里并不适合我的生意。”在李苏平看来,成立自贸区就像商场生意进入淡季,搞个促销活动,刺激下。“在更加具体的细则出来之前,我还是会继续观望的。”他说。

  据媒体报道,上海市市长杨雄在一次记者见面会上表示,最初针对一个月前挂牌的上海自贸区宣布的限制规定是非常初步的措施。尽管他未进一步透露相关规定可能如何演变,但他试图为围绕自贸区金融自由化的预期降温,他表示,金融服务主要是为了提振贸易。

  据上海市工商局公布,10月1日至27日,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局设立登记企业208户。其中包括内资188户,外资20户,和去年同期相比,相同辖区内注册数量增加了近4倍。新设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贸易行业。同时,已有1500多户企业办理了名称核准手续,它们将成为下一阶段企业设立的主要对象。自贸区内各企业登记注册窗口已接受有关企业设立等咨询约3万人次,

  新京报记者 韩萌 摄影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