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4:教育十年·事件盘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4:教育十年·事件盘点
上一篇

10年招考改革启动加速度(1)

2013年11月0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12年8月29日,北京海淀黄庄一家培训机构打出了“坚决拥护和执行市教委关于治理与入学挂钩的奥数问题”的标语。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以考试成绩为指挥棒的招考选拔制度一直被社会广泛诟病。小升初、中考和高考的政策走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各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10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加快对考试制度的改革,推进招生录取标准的多元化,改变单纯以分数录取学生的做法,希望以此为契机做到教育改革的标本兼治。

  事件1 《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社会意见

  高考首度打破“一考定终身”

  讲述人:吴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教育部关于高考英语的改革方案,又给现有的高考制度有力的一击,获得了较高的反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分析,之所以这次高考改革获得瞩目,当数《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语文分值增加、英语分值降低的变化。“这是强调中国元素、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希望借助考试政策的改革促进学生更重视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化传承。”

  过去一直被老百姓诟病的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也首次被打破。英语考试变为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考生可多次参加,分数三年内有效,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满分100分。“通过十年来高考制度的不断变革,我国的高考制度正在向着促进公平、普惠、科学化、多元化的方向不断改革。”吴霓说。

  据他归纳,过去十年来针对上述改革方向,高考制度推陈出新:高考加分“瘦身”、分省命题朝着促进公平的角度推进;异地高考、招生向中西部倾斜是为了扩大受教育人群;有关英语科目的改革更有利于考试模式的科学化、合理性;考试方式多元化体现在考生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

  “未来改革的政策会向着多元考试、分类考试、多次考试的方向发展,将来高考将会以一种社会考试的形式出现。”吴霓表示,到时候高考将呈现出招考分离的情况,考试是考试,招生是招生,学生可根据平时考试最好的一次成绩来申请大学,这有利于更好地选拔人才。

  事件2 《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社会意见

  普通学生将有望就读示范高中

  讲述人:房山区某中学校长

  “这是教育主管部门首次明确,让优质高中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投放给一般初中。这让普通中学的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名校。”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在网上发布并征求社会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2014年至2016年,分配的优质高中校招生指标分别为30%、40%、50%”。对此,房山区某中学校长表示非常赞同,但他也担心,改革是否能不打折扣地推行下去。

  “今年的中考政策中,也鼓励各示范高中将12%-15%以外的部分计划用于跨区县或‘手拉手’对口支援学校。我们学校也和北京市一个示范校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但我们还没有一个学生通过这种名额分配指标进入该校。”他说。

  为了释放减负、促进生源均衡,教育管理部门也不断地研究从改变招生计划、方式等方面解决义务教育难均衡发展的顽疾。2006年北京就曾提出,示范高中向基础薄弱校分配名额,具体的名额数量和比例由各区县制订。2011年,教育部与有关省区市政府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后,北京市也希望通过“学区化”、“校区制”、“学校联盟”等办学和管理模式创新,缓解择校压力。

  “通过手拉手模式,我们和对口的学校会互派干部、教师定期到对方学校交流,但是交流重点在德育教育活动和教学研究方面,关于示范校名额分配问题,至今都没有成型的方案。”

  该校长认为,若2014年真正实施上述中考改革方案,“必须是教委强制性要求。”(下转D06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