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9:旅游十年·产品与品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9:旅游十年·产品与品牌

观光与度假将长期并存,发展到极致(2)

2013年11月06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个性化的需求在团队很难得到满足,自助游、自驾游兴起。 拍者 王飞 摄

  (上接D18版)

  Q:这十年,出现哪些新的旅游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并引起广泛关注?

  自由行和高端定制

  刘思敏:刚开始消费者旅游支付能力有限,旅行社用工业化规模的方式生产旅游产品,降低售价。这也是团队旅游在观光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渐渐地,个性化的需求在团队很难得到满足,自助游、自驾游兴起。

  旅行社的对应之策,一是推出自由行产品,机票+酒店,介于你自己去和团队之间的价格,旅行社获得收益,同时又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如中青旅在丽江推出机+酒自由行,非常成功。

  二是推出高端定制,这是最近两三年风头正劲的产品。高端定制比机+酒层次更高,服务层次也更高,能够满足消费能力最高的群体,这个群体也承认服务的价值。高端定制就属于二八定律的20%,客源比重不是很大,但是利润份额很高。

  还有,携程的度假产品异军突起,令人印象深刻,这是对互联网长尾理论最好的应用。旅游消费需求是分散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分散的,通过互联网集中、组合,也有线上线下的配合,满足了互联网一代,他们愿意使用最新的技术和工具,网上信息比对和检索非常方便,信息对称性比较好,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服务新兴人群,这个人群的消费度假观念都是比较突出的。

  手机带我自助游

  蔡景晖:旅行指南是大家需要的,但是在个性化前提下,多厚的指南都无法满足每个人的具体需要。于是我们瞄准80%的消费者的需求,设计了“穷游锦囊”这款产品,在2011年推出,市场反馈很好。我们在其中起到了有效筛选的作用,这让旅行者喜欢。

  还有一个最新的产品——行程助手。这个产品是在网页端,旅游者可以提出要求,形成行程计划,反映了整个行程的需求。通常来说,想要获得个性化的东西成本很高,全网搜索很累,我们通过这个产品,经过技术手段的数据处理,提出相关的推荐,让大家获得有用信息变得更加容易。

  D18-D19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王荟

  Q: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日趋成熟,企业将怎样加强其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

  积极探索践行旅游企业的社会责任

  葛磊:中国旅行社在品牌塑造上的最大困境,一是消费者觉得参加旅行社的旅游不够“酷”,二是品牌本身缺乏鲜明的品牌主张、品牌内涵和成熟的品牌价值体系。

  我们不断在思考,在和消费者沟通“旅行的价值”。对中青旅来讲,做品牌也是在做价值观,中青旅作为一家传统旅行社,有必要了解旅游者价值观念的变化,甚至去倡导一种价值观:敢于享受生活,敢于释放自己,敢于在旅行中创造一种更加生动和丰满的生命状态。

  在这样的实践中,旅行搭建了一个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间真诚沟通的桥梁,从人性的维度深化和诠释了“旅行的意义”,也让中青旅的品牌被赋予了更多善意的内涵。

  顾客是有感情的,品牌所要做的,不仅是选择日益创新的媒体和营销工具,更重要的是用心和消费者对话,传达品牌的价值和信仰,以真诚换取真诚,以热爱换取热爱。

  魏灵(凯撒旅游副总裁):除了产品研发方面的创新研发,我们也注重在服务方面的旅游,如开设全国首家体验店,创新门店服务,同浦发银行合作创新银旅合作模式。

  蔡景晖:我们会在移动端上继续发力。一直以来很多人在说,游记类的产品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出去玩,不可以拍照上传,形成自己的游记。我们希望做一个东西,把旅行者的行程串起来,还可以跟微博微信共享。这个产品在年底就能推出来。

  我们的挑战在于效率,如何让用户更加有效方便获取信息,通过技术处理,让用户提高效率。

  传统旅游中介服务,也会有大的改变,传统产品都是比较大的产品,一条线路很长,可选择性比较差,大多是标准化的。未来长线产品会碎片化,比如10天7国游,你到欧洲之后可以自己组合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模块进行组织,那么旅行社对当地资源的掌控就要求更高。现在传统是B TO C,未来会反过来,用户会参与到产品设计当中,商家根据用户需求设计产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